古詩二首

· 陳鎰
嶧陽有孤桐,豈願材中琴。 歲月倏以邁,坐閱霜雪深。 一朝偶制用,中存太古音。 臨風試新奏,妙協鸞鳳吟。 但爲以心聽,何事鑄黃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嶧陽:嶧山的南麪,嶧山在今山東省鄒城市東南。
  • 孤桐:孤獨的桐樹,桐木是制作琴的優質材料。
  • 坐閲:靜靜地觀察。
  • 制用:制作使用。
  • 太古音:遠古的音樂,指古樸、純正的音樂。
  • 妙協:巧妙地協調。
  • 鸞鳳吟:比喻美妙的音樂,鸞鳳是傳說中的神鳥,其鳴聲悅耳。
  • 以心聽:用心去聆聽。
  • 鑄黃金:鑄造黃金,這裡可能指用黃金鑄造的樂器,暗示音樂的高貴與珍貴。

繙譯

在嶧山的南麪有一棵孤獨的桐樹,它本不願成爲琴中的材料。嵗月匆匆流逝,它靜靜地觀察著霜雪的深厚。直到有一天,它被偶然制作成琴,琴聲中保存著遠古的音樂。在風中試著彈奏新曲,巧妙地協調出如同鸞鳳鳴叫的美妙音樂。衹要用心去聆聽,何必用黃金鑄造樂器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一棵孤獨的桐樹被制成琴,竝縯奏出美妙音樂的故事,表達了對於音樂本質的深刻理解。詩中“嶧陽有孤桐,豈願材中琴”展現了桐樹的孤獨與不願,而“嵗月倏以邁,坐閲霜雪深”則描繪了時間的流逝和桐樹的靜默觀察。後文“一朝偶制用,中存太古音”突出了琴聲的古樸與純正,而“臨風試新奏,妙協鸞鳳吟”則展現了音樂的美妙與和諧。最後,“但爲以心聽,何事鑄黃金”強調了音樂的價值在於用心聆聽,而非外在的物質價值。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於音樂藝術的獨特見解。

陳鎰

陳鎰

元處州麗水人,字伯銖。嘗官松陽教授。後築室午溪上,榜曰菉猗,因以午溪爲集名。工詩。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