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

我生失怙口尚乳,兄弟伶仃母孤撫。 母年六十子三十,夜共青燈守環堵。 母言夫死當從子,子當讀書樹門戶。 治麻貿書欲教汝,織紝爲衣仍衣汝。 至今遊子身上衣,尚帶西窗夜深雨。 今年八月拜高堂,因上西州歷東土。 卻聞江南張公子,自築岑樓踰峻宇。 江湖往往見詩章,州縣時時有人語。 已知溫凊足滫?,雪堇冰鱗日能取。 白雲卻覆樓前萱,綵衣每僕樓上廡。 貞心儗報三春暉,素懷直與明月伍。 用勞詎但慕曾仲,不匱還當法姚禹。 我觀浮俗苦不然,輕薄紛紛焉足數。 豈知孝者乃天常,反以非常事誇詡。 我因感君悟茲理,便欲移家成一聚。 非關族譜能相通,自愛襟懷同出處。 我今未解搆數居,千里翻令倚閭苦。 詩成蚤晚理歸舸,免使庸庸等䂥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失怙 (shī hù):失去父親。
  • 伶仃 (líng dīng):孤獨無依。
  • 環堵 (huán dǔ):四周的牆壁,形容家境貧寒。
  • 樹門戶 (shù mén hù):建立家族的聲望。
  • 治麻 (zhì má):處理麻纖維,準備紡織。
  • (rèn):紡織。
  • 衣汝 (yī rǔ):給你穿衣服。
  • 高堂 (gāo táng):指父母。
  • 溫凊 (wēn jìng):指孝順父母,使他們溫暖和涼爽。
  • 滫? (xiǔ yù):指孝順的行爲。
  • (jǐn):一種植物,此處指食物。
  • 白雲卻覆樓前萱 (bái yún què fù lóu qián xuān):比喻孝順如白雲覆蓋在母親的居所前。
  • 綵衣 (cǎi yī):彩色的衣服,指孝順的行爲。
  • (wǔ):古代房屋中的一種結構,此處指樓上的房間。
  • 儗報 (nǐ bào):比擬報答。
  • 三春暉 (sān chūn huī):春天的陽光,比喻母親的恩情。
  • 素懷 (sù huái):純潔的心懷。
  • 法姚禹 (fǎ yáo yǔ):效法古代的賢人。
  • 浮俗 (fú sú):世俗的淺薄。
  • 誇詡 (kuā xǔ):誇耀。
  • 搆數居 (gòu shù jū):建造房屋。
  • 倚閭 (yǐ lǘ):依靠門閭,指等待。
  • 䂥珷 (yí wǔ):指平凡無奇的人。

翻譯

我自幼失去父親,還在哺乳期,兄弟們孤獨無依,母親獨自撫養我們。母親年過六十,我已三十歲,夜晚我們共同守在貧寒的家中,對着青燈。母親說丈夫去世後應當依靠兒子,兒子應當讀書建立家族的聲望。她處理麻纖維換取書籍來教育我,紡織衣物給我穿。至今我身上的衣服,還帶着西窗夜深時的雨痕。今年八月我拜見父母,因此遊歷了西部和東部。聽說江南有位張公子,自建了一座高樓,超越了其他建築。江湖上常常能見到他的詩章,州縣裏時常有人談論他。得知他能夠孝順父母,每天都能提供美味的食物。白雲彷彿覆蓋在他母親居所前的樓上,他穿着綵衣在樓上的房間裏侍奉母親。他的孝心比擬春天的陽光,他的純潔心懷與明月爲伍。他的行爲不僅效法古代的賢人,還超越了常人的孝道。我看世俗之人大多不是這樣,他們淺薄而紛紛擾擾,不足一提。豈知孝順是天經地義的,反而以非常之事誇耀。我因此感悟到這個道理,便想搬家與張公子成爲鄰居。並非因爲家族譜系相通,而是因爲我們的胸懷和志向相同。我現在還未建好房屋,千里之外的母親還在等待。詩成之後,我早晚會整理行裝回家,免得被平凡無奇的人等同視之。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母親的深切懷念和對孝道的崇高讚頌。詩中,詩人通過回憶與母親的共同生活,展現了母親對他的教育和期望,以及他對母親的孝順和報答。詩人通過對張公子的描述,進一步強調了孝道的重要性,並表達了自己對孝道的理解和追求。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樸實,通過對家庭、孝道和人生價值的深刻思考,展現了詩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