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源寺

蕭樑崇象教,祝髮布中國。偉哉樓約師,江左闡翻譯。 宸旒躬授記,龍袞致齋飭。胡爲且示現,大千茲卓錫。 尖峯殿其後,靈源徑其側。精籃鬱中峙,金剎屹千尺。 皇畿會蒙塵,乘輿據傾革。尚想瓶中天,借爾護持力。 我方眺遺境,慷慨興感惻。秋風振祗園,荒陵共蕭瑟。 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蕭梁:指南朝梁朝,由蕭衍建立。
  • 崇象教:尊崇佛教。
  • 祝髮:剃髮,指出家爲僧。
  • 中國:指中原地區。
  • 樓約師:指梁武帝蕭衍,他在位期間大力推廣佛教。
  • 江左:指長江下游以東地區,即江南。
  • 宸旒:皇帝的冠冕,代指皇帝。
  • 龍袞:古代帝王所穿的龍袍。
  • 齋飭:齋戒整頓。
  • 示現:佛教用語,指佛或菩薩顯現其身形。
  • 大千:即大千世界,佛教中指宇宙。
  • 卓錫:佛教用語,指僧人持錫杖雲遊四方。
  • 精籃:指佛寺。
  • 金剎:指佛塔或佛寺。
  • 皇畿:指京城及其周邊地區。
  • 蒙塵:指皇帝失位或在位時遭遇不幸。
  • 乘輿:指皇帝的車駕,代指皇帝。
  • 傾革:指政權更迭。
  • 瓶中天:佛教用語,比喻極樂世界。
  • 護持力:保護和維持的力量。
  • 祗園:佛教中的一個著名園林,這裏指佛寺。
  • 荒陵:荒廢的陵墓。

翻譯

在南朝梁朝時期,佛教被尊崇,剃髮出家成爲僧侶在中原地區流行。偉大的梁武帝蕭衍,在江南地區推廣並翻譯佛經。皇帝親自接受佛教的教誨,穿着龍袍進行齋戒整頓。爲何要顯現其身形,讓整個宇宙都留下他的足跡。尖峯山在其後,靈源寺在其側。佛寺莊嚴地矗立在中間,金色的佛塔高達千尺。京城及其周邊地區遭遇不幸,皇帝的車駕遭遇政權更迭。我們仍然記得那瓶中的極樂世界,藉助於保護和維持的力量。我正眺望着這遺留下來的景象,感慨萬分,心生悲惻。秋風在佛寺中振盪,荒廢的陵墓共同呈現出蕭瑟之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南朝梁朝時期佛教的興盛景象,以及對歷史的感慨。詩中通過對梁武帝蕭衍推廣佛教、皇帝親自接受佛教教誨的描述,展現了當時佛教的崇高地位。同時,通過對京城遭遇不幸、政權更迭的描寫,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佛教保護力量的懷念。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凝練,表達了對歷史和宗教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