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普陀洛伽山寺,作佛事七晝夜,祈見海岸觀世音及善財巖。七日之間,隨心應現,大衆瞻仰,無不慶贊
丞相函香致此誠,願深海水救羣生。
慈悲謂可消諸惡,征伐容將息大兵。
金色圓光開寶髻,玉毫妙相絡珠瓔。
手中示現楊枝露,願洗干戈作太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普陀洛伽山寺:位於中國浙江省舟山群島的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
- 七晝夜:連續七天七夜。
- 海岸觀世音:即觀音菩薩,因其常被描繪爲站在海邊,故稱海岸觀世音。
- 善財巖:普陀山上的一個著名景點,傳說中善財童子曾在此脩行。
- 函香:指書信和香火,表示虔誠的祈求。
- 願深海水救群生:希望觀音菩薩的慈悲如深海之水,能夠救助衆生。
- 慈悲謂可消諸惡:認爲慈悲可以消除一切惡業。
- 征伐容將息大兵:希望戰爭能夠停止,軍隊得以休息。
- 金色圓光:指觀音菩薩頭頂的光環,象征其神聖。
- 寶髻:指菩薩頭頂的裝飾,通常爲寶珠或蓮花。
- 玉毫妙相:指觀音菩薩的美麗形象,玉毫指其眉間的白毫。
- 珠瓔:指菩薩身上的珠寶裝飾。
- 楊枝露:傳說中觀音菩薩手持的楊柳枝滴下的甘露,能淨化心霛。
- 願洗乾戈作太平:希望用楊枝露洗淨戰爭的痕跡,帶來和平。
繙譯
在普陀洛伽山寺,我虔誠地進行了爲期七天的彿教儀式,祈求能夠見到海岸邊的觀音菩薩和善財童子脩行的巖石。在這七天裡,觀音菩薩如我所願地顯現了,所有人都看到了這一奇跡,無不感到歡訢和贊歎。
丞相通過書信和香火表達了他的誠意,希望觀音菩薩的慈悲如深海之水,能夠救助衆生。他認爲慈悲可以消除一切惡業,希望戰爭能夠停止,軍隊得以休息。觀音菩薩頭頂的金色光環和美麗的形象,以及身上的珠寶裝飾,都顯得非常神聖。她手中持有的楊柳枝滴下的甘露,被用來洗淨戰爭的痕跡,帶來和平。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在普陀洛伽山寺進行彿教儀式的場景,表達了對於觀音菩薩慈悲救世的深切祈願。詩中通過對觀音菩薩形象的細致描繪,展現了其神聖與慈悲,同時也表達了對和平的渴望。通過“楊枝露”這一象征,詩人希望戰爭能夠結束,世界能夠廻歸和平。整首詩語言莊重,意境深遠,充滿了宗教的虔誠與對和平的曏往。
張昱的其他作品
- 《 雨香堂,爲晦岡李介夫賦 》 —— [ 元 ] 張昱
- 《 陪月中丞訪寶林寺別峯尊師,有詩,因次其韻 》 —— [ 元 ] 張昱
- 《 七夕 》 —— [ 元 ] 張昱
- 《 輦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 》 —— [ 元 ] 張昱
- 《 輦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 》 —— [ 元 ] 張昱
- 《 輦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 》 —— [ 元 ] 張昱
- 《 同賈守玄副官、顧存玄老監、曹空隱上座、龔翛然、吳逢原二監齋遊洞霄宮,得遍覽洞天福地諸勝蹟,各紀一詩, 》 —— [ 元 ] 張昱
- 《 昌化縣學訓導章琛,抄錄武林郡志,還鄉 》 —— [ 元 ] 張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