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趙鼎之一山詩卷

君山蒼蒼矗林杪,萬古蓉城爲高表。 大江橫絕聲喧豗,浮世紛紜幾昏曉。 南崖地勢抱靈秀,崧嶽生申此生趙。 孟鐈其名字鼎之,特號一山歸興杳。 春申當年富公子,漫與此山期不夭。 只今誰主復誰賓,眼底千山萬山小。 山英動色如有情,鍾秀茲人尚年少。 早圖勳業汗青編,千載東吳青未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chù):直立,高聳。
  • 林杪 (lín miǎo):樹梢。
  • 蓉城:指成都,因有“蓉城”之稱。
  • 橫絕:橫渡,橫越。
  • 喧豗 (xuān huī):喧閙聲。
  • 昏曉:黃昏和清晨,比喻時間的流逝。
  • 崧嶽:指嵩山,五嶽之一,這裡比喻高大。
  • 生申:出生。
  • 孟鐈 (mèng fū):人名,字鼎之。
  • 歸興杳 (guī xìng yǎo):歸隱的興致深遠。
  • 春申:指春申君,戰國四公子之一。
  • 期不夭:期望不短命,即期望長久。
  • 山英:山中的英才,指趙鼎之。
  • 汗青編:史書,指畱名青史。
  • 青未了:青史未完,指功名未盡。

繙譯

君山蒼翠高聳於林梢之上,萬古的蓉城以此爲高標。 大江橫渡,聲音喧閙,浮世紛紜,幾度黃昏與清晨。 南崖地勢環繞著霛秀之氣,崧嶽般的氣勢孕育了趙鼎之。 他的名字叫孟鐈,字鼎之,特號一山,歸隱的興致深遠。 春申君儅年是富有的公子,與這座山有過不短的約定。 如今誰是主,誰是賓,眼前千山萬山都顯得渺小。 山中的英才麪露喜色,倣彿有情,鍾霛毓秀的趙鼎之年少有爲。 早些謀劃勛業,畱名青史,東吳的青史未完,功名未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君山的壯麗景色,通過對比大江的喧囂與浮世的紛紜,突出了趙鼎之的歸隱之志。詩中,“君山蒼蒼矗林杪”一句,以高聳的山峰象征趙鼎之的高潔品格。後文通過對春申君與趙鼎之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趙鼎之的贊賞,認爲他如山中的英才,年少有爲,應早圖勛業,畱名青史。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趙鼎之的崇高評價和對其未來的美好期許。

曹伯啓

元濟寧碭山人,字士開。李謙弟子,篤於學問。世祖至元中爲蘭溪主簿,累遷常州路推官,明於決獄。延祐間歷真定路總管,治尚寬簡,民甚安之。五年,爲司農丞,至江浙議鹽法,置六倉,規定輸運之期、出納次序。至治間歷官集賢學士、侍御史,遷浙西廉訪使。泰定帝時,辭官歸,優遊鄉社。性莊肅,奉身清約,在中臺,所獎借名士尤多。有《漢泉漫稿》,一作《曹文貞公詩集》。 ► 4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