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趙治中詩卷
聖德混遐荒,天戈指江左。
簪笏或山林,猖狂盡逋播。
久萃南海涯,生靈寖兇禍。
元戎運良籌,分使選剛果。
趙卿掉臂行,鹹謂蟲赴火。
開諭皆來臣,旄頭應時墮。
省檄守循陽,報效何麼麼。
掛冠梅花峯,誰復論轗軻。
當其徇國時,豈識身爲我。
所幸吾民安,貴賤無不可。
徜徉湖海間,酒剩糧不裹。
同沐恩波深,何必近青瑣。
回視窺祿人,擾擾真蜾蠃。
悠哉復悠哉,銅柱映蓬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混遐荒:指邊遠荒涼之地。
- 天戈:指帝王的軍隊。
- 簪笏:古代官員的頭飾和手板,代指官員。
- 逋播:逃亡散失。
- 寖:逐漸。
- 元戎:主帥。
- 旄頭:古代軍隊中的一種旗子。
- 循陽:地名,今河南省南陽市。
- 麼麼:微小。
- 掛冠:辭官。
- 轗軻:坎坷,比喻境遇不順。
- 徇國:爲國家獻身。
- 徜徉:自由自在地行走。
- 青瑣:古代宮門上的裝飾,代指朝廷。
- 蜾蠃:一種小蟲,比喻微不足道。
- 銅柱:古代邊疆的標誌,這裏指功勳的象徵。
- 蓬顆:蓬草和顆石,比喻微小。
翻譯
聖德遍及邊遠荒涼之地,帝王的軍隊指向江東。官員或隱居山林,狂妄之徒盡皆逃亡。長久聚集在南海之濱,百姓逐漸遭受兇禍。主帥運籌帷幄,選拔剛毅果敢的分使。趙卿勇往直前,人們都認爲他如蟲赴火。開導勸諭使衆人歸順,旄頭旗應時而降。省檄守衛循陽,報效國家何其微小。辭官歸隱梅花峯,誰還計較境遇坎坷。當他爲國家獻身時,豈會考慮個人得失。幸好民衆安泰,無論貴賤皆可。自由自在地遊走於湖海之間,酒足飯飽無需擔憂。同享深厚的皇恩,何必靠近朝廷。回望那些追求官祿的人,紛擾如蜾蠃般微不足道。悠哉悠哉,功勳的銅柱映照着微小的蓬顆。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趙治中爲國家獻身的精神和功績,通過對比山林隱士與狂妄逃亡者,突出了趙治中的剛毅果敢。詩中「掛冠梅花峯」一句,表達了趙治中不戀權位、追求自由的情懷。結尾處通過「銅柱映蓬顆」的意象,暗示了趙治中的功勳將永載史冊,與那些追求官祿的庸碌之輩形成鮮明對比。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趙治中高尚品質的崇敬之情。
曹伯啓
元濟寧碭山人,字士開。李謙弟子,篤於學問。世祖至元中爲蘭溪主簿,累遷常州路推官,明於決獄。延祐間歷真定路總管,治尚寬簡,民甚安之。五年,爲司農丞,至江浙議鹽法,置六倉,規定輸運之期、出納次序。至治間歷官集賢學士、侍御史,遷浙西廉訪使。泰定帝時,辭官歸,優遊鄉社。性莊肅,奉身清約,在中臺,所獎借名士尤多。有《漢泉漫稿》,一作《曹文貞公詩集》。
► 446篇诗文
曹伯啓的其他作品
- 《 題通通平章畫梅卷 》 —— [ 元 ] 曹伯啓
- 《 古任臨流亭宴集寄謝座主冀需軒中丞兼簡張克齋司農曹子貞郎中及席間諸友 》 —— [ 元 ] 曹伯啓
- 《 挽浙東李兩山宣慰四首 》 —— [ 元 ] 曹伯啓
- 《 贈畫師佟明之 》 —— [ 元 ] 曹伯啓
- 《 九日省舅氏郭西獨行因書所見十首 》 —— [ 元 ] 曹伯啓
- 《 敬題仁廟御筆加郭西野等官手卷 》 —— [ 元 ] 曹伯啓
- 《 九日省舅氏郭西獨行因書所見十首 》 —— [ 元 ] 曹伯啓
- 《 壽馬右丞 》 —— [ 元 ] 曹伯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