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霜毫:指毛筆。
- 拔月:形容毛筆的筆鋒如月牙般彎曲。
- 出句吳:指出自吳地,吳地以制筆聞名。
- 筵閣:指朝廷中的文職機構。
- 校經:校對經典文獻。
- 資檢討:提供校對和審查的材料。
- 管城:指筆,因筆管而得名。
- 錫號:賜予稱號。
- 中書:古代官署名,掌管文書。
- 九重綸綍:指皇帝的詔令。
- 參贊:參與協助。
- 三輔:指京城及其周邊地區。
- 薦除:推薦和選拔。
- 茅齋:簡陋的書房。
- 硯席:指書寫的地方。
- 鉛槧:指書寫工具,鉛爲鉛筆,槧爲木板。
- 沐方諸:沐浴在方諸(古代一種書寫材料)的墨香中。
翻譯
毛筆如月牙般彎曲,出自吳地,贈予我應是進貢後的餘物。 朝廷的文職機構校對經典,提供審查的材料,筆因筆管而得名,賜予稱號自中書。 皇帝的詔令曾參與協助,京城及其周邊的英雄藉由推薦選拔。 今日在簡陋的書房中陪伴書寫之地,且供書寫工具沐浴在墨香中。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友人贈予文物的感激之情,同時展現了文人對書寫工具的珍視和對文化傳承的尊重。詩中通過對毛筆、文書工作、皇帝詔令等元素的描繪,體現了元代文人的文化生活和政治參與。末句以「茅齋陪硯席」和「鉛槧沐方諸」作結,既表達了詩人對書寫的熱愛,也隱含了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文化傳統的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