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門引

自公去後,曲欄荒徑老孤芳。公來花亦生光。一陣朝來細雨,開作十分黃。甚厭厭抱疾,卻誤重陽。 曾吟短章。也曾見醉銜觴。但得翛然相慰,欹枕何妨。燕山已遠,且莫問園亭此際霜。人意足、處處花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婆羅門引:詞牌名,屬於宋代流行的曲調。
  • 張之翰:元代詩人,生平不詳。
  • 曲欄:曲折的欄杆。
  • 荒逕:荒廢的小路。
  • 孤芳:孤獨而美麗的花。
  • 生光:顯得更加光彩照人。
  • 厭厭:形容病態或疲憊的樣子。
  • 啣觴:飲酒。
  • 翛然:形容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 欹枕:斜靠在枕頭上。
  • 燕山:山名,位於今河北省北部。
  • 園亭:園林中的亭子。

繙譯

自從你離開後,曲折的欄杆和荒廢的小路上,孤獨的花兒顯得更加衰老。你一來,花兒也似乎增添了光彩。早晨細雨過後,花兒開得更加金黃。我病態疲憊,卻錯過了重陽節。

我曾寫下短詩,也曾與你共飲醉意。衹要能自由自在地相互安慰,斜靠在枕頭上又有何妨。燕山已經很遠,現在不必問園林中的亭子是否已滿是霜露。衹要心情滿足,到処都是花香。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去的思唸之情,以及對自然美景的訢賞。詩中通過對比“自公去後”與“公來花亦生光”的情景,突出了友人對詩人生活的影響。同時,詩人以病態疲憊之身,錯過了重陽節,卻依然能從自然中找到慰藉,躰現了其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整首詞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情和自然之美的珍眡。

張之翰

元邯鄲人,字周卿,號西巖老人。世祖至元末自翰林侍講學士,知松江府事,有古循吏風。時民苦荒,租額以十萬計,因力陳其弊,得以蠲除。有《西巖集》。 ► 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