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悟

· 張翥
海內虛遊子,山中脫骨仙。 一單如老衲,八十又新年。 野馬飛窗日,醯雞舞甕天。 吾今丈人行,肯與衆爭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海內:指中國境內。
  • 虛遊子:指四処遊歷而無所依托的人。
  • 脫骨仙:比喻超脫塵世的高人。
  • 一單:形容生活簡樸,一無所有。
  • 老衲:和尚的自稱,這裡指作者自己。
  • 野馬:比喻飄忽不定的事物。
  • 醯雞:即醋蠅,比喻微不足道的小事。
  • 丈人行:指長輩或前輩。
  • 爭憐:爭奪別人的憐愛或同情。

繙譯

在中國境內,我是一個四処遊歷無所依托的人,如同山中脫去塵世束縛的仙人。 生活簡樸如同老和尚,八十嵗又迎來了新的一年。 窗外的日光如野馬般飛逝,醋蠅在甕中舞動,象征著微不足道的小事。 作爲長輩,我怎會願意與衆人爭奪憐愛。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超脫塵世、淡泊名利的生活態度。詩中,“海內虛遊子”和“山中脫骨仙”形象地描繪了作者的遊歷生活和超然心境。通過“一單如老衲”和“八十又新年”的對比,展現了作者簡樸的生活和長壽的福祉。後兩句以“野馬”和“醯雞”爲喻,生動地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世事的微小,而“吾今丈人行,肯與衆爭憐”則彰顯了作者作爲長輩的高尚品格,不願與人爲爭,躰現了其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學。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