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徹晝:整日。
- 陵樹:陵墓旁的樹木。
- 驚沙:被風吹起的沙塵。
- 科斗:即蝌蚪,指小蝌蚪。
- 慄留:即寒慄,因寒冷而顫抖。
- 阮生狂:指東晉阮籍,因其放蕩不羈,常被用來比喻放縱不羈的人。
翻譯
整日風勢急促,我躲避在陵墓旁的樹下。 沙塵撲面而來,黑壓壓一片,野外的陽光映照下人顯得蒼黃。 小蝌蚪因旱未出現,寒冷使得人們顫抖欲藏。 在這樣窮困的途中,淚水容易落下,但這並不是因爲像阮籍那樣放縱不羈。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風沙肆虐、荒涼淒涼的景象。詩人通過「徹晝風何急」、「驚沙撲面黑」等生動描繪,傳達出自然環境的惡劣和生活的艱辛。詩中的「科斗旱未出,慄留寒欲藏」巧妙地運用了寓物言志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無奈和對自然的敬畏。結尾的「窮途淚易下,不是阮生狂」則表明了詩人的情感並非出於放縱,而是源於生活的真實感受。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體驗。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
張翥的其他作品
- 《 九月六日宿寶集寺 》 —— [ 元 ] 張翥
- 《 正一沖和宮楊弘道以虞學士詩求和 》 —— [ 元 ] 張翥
- 《 喜雨 》 —— [ 元 ] 張翥
- 《 天香室爲四明定水復見心禪師賦 》 —— [ 元 ] 張翥
- 《 清明雨晴遊包山龍華寺過慈雲嶺 》 —— [ 元 ] 張翥
- 《 鳳凰臺上憶吹簫 · 聽沈野雲吹簫醉後有賦 》 —— [ 元 ] 張翥
- 《 送鄭喧宣伯赴赤那思山大斡耳朶儒學教授四首其三 》 —— [ 元 ] 張翥
- 《 七月望日徐勉自武林來得兩訃音 》 —— [ 元 ] 張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