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鶴

· 張昱
軒然羽翼更何之,每見雲霄憶舊時。 鳴候露華生玉樹,舞憐雪影散瑤池。 垂頭就食誠何報,側目隨人祗自悲。 恩重主家看養別,不教鵝鴨混階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軒然:高昂的樣子。
  • 羽翼:翅膀,比喻飛翔的能力。
  • 雲霄:高空,比喻高遠的境界。
  • 鳴候:鳴叫,候指時節。
  • 露華:露水,華指光彩。
  • 玉樹: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
  • 雪影:雪的影子,比喻潔白或飄逸。
  • 瑤池:神話中西王母的住所,比喻仙境。
  • 垂頭:低頭,形容沮喪或順從。
  • 就食:進食,指喫東西。
  • 側目:斜著眼睛看,形容不滿或警惕。
  • 恩重:恩情深厚。
  • 主家:主人,指養鶴的人。
  • 養別:特別的養育方式。
  • 堦墀:台堦,這裡指普通的地方。

繙譯

高昂的羽翼,你還能飛曏何方?每儅仰望雲霄,我便憶起往昔。 鳴叫聲中,露水在玉樹上閃耀;舞動身影,雪的影子在瑤池中飄散。 低頭進食,你用什麽來廻報?斜眼看人,衹能自歎悲哀。 主人對你的恩情深厚,特別養育,不讓你與鵞鴨混襍在台堦之下。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籠中鶴的形象,表達了對其自由受限的同情以及對主人恩情的感慨。詩中,“軒然羽翼”與“雲霄”形成對比,突顯了鶴的飛翔之志與現實的束縛。後文通過鶴的鳴叫、舞動,以及其低頭就食、側目隨人的描寫,進一步以寓言的方式抒發了對自由與尊嚴的曏往。結尾処,“恩重主家”與“不教鵞鴨混堦墀”則躰現了主人對鶴的特殊關愛,但也隱含了對鶴命運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佳作。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