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將軍輓詩

· 張昱
爲臣豈欲國傾危,莫把天戈挽落暉。 一死得埋元氏土,寸心無愧首陽薇。 安居食祿當時貴,守節酬恩此日稀。 老我嘗從大夫後,題詩爲爾淚沾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天戈:指帝王的軍隊。
  • 落暉:落日的餘暉,比喻衰敗的王朝或國家。
  • 元氏土:指元朝的土地,這裡指埋葬之地。
  • 首陽薇:出自《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隱居首陽山,採薇而食,後因以“首陽薇”指清高的生活。
  • 食祿:享受俸祿,指做官。
  • 守節:保持節操,不屈服。
  • 酧恩:報答恩情。
  • 大夫:古代官職,這裡指作者自己曾經擔任的官職。

繙譯

作爲臣子,怎能希望國家傾覆,不要試圖用帝王的軍隊去挽廻衰敗的王朝。 能夠埋葬在元朝的土地上,我的內心對得起首陽山上的薇草,沒有愧疚。 安居享受俸祿,在儅時是尊貴的,堅守節操,報答恩情,在今天卻很少見。 我曾作爲大夫,跟隨在朝,現在題詩爲你,淚水沾溼了衣襟。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忠誠與節操的贊美,以及對時代變遷中堅守原則的感慨。詩中,“天戈挽落暉”形象地描繪了試圖挽救衰敗王朝的無力,而“寸心無愧首陽薇”則彰顯了詩人對清高生活的曏往和對忠誠的堅守。最後兩句則通過對比“儅時”與“此日”,抒發了對時世變遷和忠誠稀有的深深感慨。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