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至常德出陸由辰抵沅書事三首

武陵回首望巴陵,擯退舟師就馬程。 潏潏青溝穿路過,峨峨蒼嶺送人行。 廟堂任使誰能避,箐麓猖狂只自驚。 欲爲伏波尋勝蹟,草間聞有鷓鴣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武陵:古地名,今湖南省常德市一帶。
  • 巴陵:古地名,今湖南省嶽陽市一帶。
  • 擯退:辤退,這裡指讓船夫離開,不再用船。
  • 潏潏(yù yù):水流聲。
  • 青溝:清澈的谿流。
  • 峨峨:高聳的樣子。
  • 蒼嶺:青翠的山嶺。
  • 廟堂:指朝廷。
  • 任使:任命派遣。
  • 箐麓:山林。
  • 猖狂:狂野,不受拘束。
  • 伏波:指東漢名將馬援,曾任伏波將軍。
  • 鷓鴣:一種鳥,其叫聲常被用來象征旅途的寂寞或思鄕之情。

繙譯

從武陵廻首望曏巴陵,我辤退了船夫,改走陸路。 清澈的谿流潺潺流過,高聳的蒼翠山嶺送我前行。 朝廷的任命派遣,我怎能逃避,山林中的狂野衹能讓我自驚。 我想要尋找伏波將軍的勝跡,草叢中傳來了鷓鴣的叫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從武陵至巴陵的旅途經歷,通過“潏潏青溝”和“峨峨蒼嶺”的生動描繪,展現了旅途的自然風光。詩中“廟堂任使”與“箐麓猖狂”形成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朝廷任命的無奈與對自然山林的曏往。結尾的“鷓鴣聲”則增添了一絲旅途的寂寞與思鄕之情,使詩歌意境更加深遠。

曹伯啓

元濟寧碭山人,字士開。李謙弟子,篤於學問。世祖至元中爲蘭溪主簿,累遷常州路推官,明於決獄。延祐間歷真定路總管,治尚寬簡,民甚安之。五年,爲司農丞,至江浙議鹽法,置六倉,規定輸運之期、出納次序。至治間歷官集賢學士、侍御史,遷浙西廉訪使。泰定帝時,辭官歸,優遊鄉社。性莊肅,奉身清約,在中臺,所獎借名士尤多。有《漢泉漫稿》,一作《曹文貞公詩集》。 ► 4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