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道提舉重臨江浙諸君喜而賦詩且以爲南北生徒有所矜式之賀

聖朝辭令務宣通,庠校橫陳比頖宮。 不但函三遺字體,要將貞一變民風。 官師間出非無謂,恩命重沾合至公。 借徑早攄經濟策,吾儕空老簿書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庠校(xiáng xiào):古代的學校。
  • 頖宮(pàn gōng):古代的學宮,指學校。
  • 函三:包含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 貞一:堅定不移的道德原則。
  • 官師:指官員和教師。
  • (shū):抒發,表達。
  • 經濟策:治理國家的策略。
  • 簿書叢:指繁瑣的文書工作。

翻譯

聖明的朝廷重視使命令和教誨傳達無阻,學校遍佈如同古代的學宮。 不僅傳授文字知識,更要堅守純粹的道德來改變民風。 官員和教師的共同出現並非偶然,恩澤廣泛覆蓋,極爲公正。 通過這些途徑,我們應儘早表達治理國家的策略, 我們這一代人不應空老於繁瑣的文書工作之中。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當時教育政策和官員任命的讚賞,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官員和教師在社會中的作用。詩中「庠校橫陳比頖宮」描繪了學校教育的普及,而「不但函三遺字體,要將貞一變民風」則強調了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道德。最後兩句「借徑早攄經濟策,吾儕空老簿書叢」則反映了作者對於實際治理國家策略的渴望,以及對繁瑣文書工作的不滿,體現了作者對於時代責任的認識和自我期許。

曹伯啓

元濟寧碭山人,字士開。李謙弟子,篤於學問。世祖至元中爲蘭溪主簿,累遷常州路推官,明於決獄。延祐間歷真定路總管,治尚寬簡,民甚安之。五年,爲司農丞,至江浙議鹽法,置六倉,規定輸運之期、出納次序。至治間歷官集賢學士、侍御史,遷浙西廉訪使。泰定帝時,辭官歸,優遊鄉社。性莊肅,奉身清約,在中臺,所獎借名士尤多。有《漢泉漫稿》,一作《曹文貞公詩集》。 ► 4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