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行

· 張翥
長河風急波浪惡,青天晝黃塵漠漠,瓠?渡中舟盡泊。 官船扯帆與水爭,牽馬毛寒撾不行,禿樹掛戛枯蓬驚。 夜深風定浪聲死,窗光倒搖天在水,前伴相呼隨雁起。 帽絮不暖衣生棱,老貿不語愁河冰,上閘下閘應蹙凌。 篙師指直失增減,明星欲明霜似糝,館陶城南鼓紞紞。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瓠?渡(hù bó dù):地名,渡口。
  • (zhuā):敲打。
  • (jiá):敲擊。
  • 帽絮:指帽子上的棉絮。
  • 蹙凌(cù líng):急促的冰凌。
  • (sǎn):細碎的東西。
  • 紞紞(dǎn dǎn):形容鼓聲。

翻譯

長河之上,風勢急猛,波浪險惡,青天白日間黃塵瀰漫,瓠?渡口中的船隻全都停泊。 官船揚帆與水流爭速,牽馬的毛髮因寒冷而僵硬,敲打不動,禿樹上掛着枯蓬,隨風驚動。 夜深時分,風停浪靜,浪聲消逝,窗外的光線倒映在水中,彷彿天空在水面搖曳,前方同伴相互呼喚,隨着雁羣起身。 帽子上的棉絮無法帶來溫暖,衣物因寒冷而變得硬邦邦,老商人沉默不語,憂心河面結冰,上下閘門間急促的冰凌。 撐船師傅指出直線路徑,但增減速度已失,明星即將顯現,霜花細碎如糝,館陶城南傳來陣陣鼓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北風急勁、河浪險惡的景象,通過「長河風急波浪惡」等句,生動展現了惡劣的自然環境。詩中「窗光倒搖天在水」一句,巧妙地以倒影表現了夜晚的寧靜與水面的波光。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通過對風、浪、船、馬等元素的細膩刻畫,傳達了行旅中的艱辛與孤獨,以及對自然力量的敬畏。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