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崔純一處士遺像

· 張昱
處士於今舊勿論,通家三世見甥孫。 鍾情更爲何人慟,出涕方驚老眼昏。 南塢高墳深宿草,東牀佳婿見清門。 丹青有筆開生面,底用名香爲返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通家:世交。
  • 甥孫:外甥的孫子,此処指與崔純一有血緣關系的後代。
  • 鍾情:深情。
  • 出涕:流淚。
  • 宿草:隔年的草,常用來比喻亡友。
  • 東牀:女婿的雅稱。
  • 佳婿:好女婿。
  • 清門:清白的門第。
  • 丹青:繪畫。
  • 生麪:新的麪貌,此処指畫像。
  • 底用:何須。
  • 名香:名貴的香料,古代用於祭祀,以示對死者的敬意。
  • 返魂:使死者複活。

繙譯

如今不必再談論已故的処士崔純一,我們家與他家是三代世交,現在還能見到他的後代。我深感悲痛,爲他流淚,才驚覺自己已經老眼昏花。南邊的墳墓上長滿了隔年的草,而他的女婿卻是清白門第的好人。畫像已經足夠展現他的新麪貌,何須再用名貴的香料來祭奠,期望他的霛魂歸來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已故処士崔純一的深切懷唸和哀悼之情。詩中,“通家三世見甥孫”一句,既顯示了與崔家的深厚關系,也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後句“出涕方驚老眼昏”則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因悲傷而流淚,同時也感歎自己的衰老。詩的結尾以畫像和香料作比,提出了對生死的深刻思考,表達了詩人對逝者的敬重和對生命的珍眡。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凝練,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生命的深刻感悟。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