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湖上作二首

· 張昱
此日誰人肯在家,傾城滿意事繁華。 時非上巳不爲節,春到牡丹纔是花。 霧鬢風鬟湖上女,畫輪繡轂道傍車。 兒童盡唱銅鞮曲,未覺人間日易斜。
拼音

所属合集

#上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上巳(shàng sì):古代節日,農曆三月初三,人們會舉行祭祀、遊玩等活動。
  • 牡丹:一種著名的觀賞花卉,春季開花,花大色豔,被譽爲「花中之王」。
  • 霧鬢風鬟:形容女子頭髮蓬鬆如霧,鬢角如風,多用來描繪女子的美麗。
  • 畫輪繡轂(gǔ):形容車輛裝飾華麗,輪子如畫,轂(車輪中心部分)如繡。
  • 銅鞮曲(tóng dī qǔ):古代的一種歌曲,此處泛指兒童唱的歌。

翻譯

在這一天,有誰願意待在家裏呢?整個城市都沉浸在繁華的節日氣氛中。如果不是上巳節,這一天就不會被特別慶祝;只有當牡丹盛開時,春天才真正有了花。湖上的女子們,頭髮蓬鬆如霧,鬢角如風,美麗動人。道路旁,華麗的車輛穿梭往來。孩子們都在唱着古老的銅鞮曲,人們並未察覺,太陽已經漸漸西斜。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三月三日湖上的熱鬧景象,通過對比上巳節和牡丹花開的重要性,突出了節日的歡樂氛圍。詩中運用了「霧鬢風鬟」和「畫輪繡轂」等生動形象的描繪,展現了女子的美麗和車輛的華麗,增強了畫面的視覺衝擊力。結尾的「未覺人間日易斜」則巧妙地表達了時間流逝的感慨,增添了詩意的深度。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