羯鼓歌

· 王洪
開元厭聽南風琴,宮中別制龜茲音。 檀板驟擊碧雲外,白雨亂落青山陰。 一曲山香猶未了,萬紫千紅競春曉。 臨軒大笑稱天公,斡旋造化須臾中。 魯山花瓷那有此,歲歲歡娛殊未已。 誰知忽作秋風高,渭水一夕生波濤。 金鈴琅琅雨聲急,回首劍門歸未得。 春風滿路紅槿開,卻憶花奴淚沾臆。 乃知自古戒鄭聲,不獨顏色能傾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羯鼓:古代打擊樂器,源於西域,後傳入中原。
  • 開元:唐玄宗的年號,代指唐玄宗時期。
  • 南風琴:古代的一種琴,這裡指代高雅的音樂。
  • 龜玆:古代西域國名,位於今新疆庫車一帶,其音樂舞蹈在唐代非常流行。
  • 檀板:打擊樂器,用檀木制成。
  • 山香:可能指山間的花香或某種植物的香氣。
  • 斡鏇造化:指自然界的變化和創造力。
  • 魯山花瓷:唐代魯山(今河南魯山縣)産的一種瓷器,以花紋裝飾著稱。
  • 金鈴:金屬制的小鈴鐺,常用於裝飾或樂器。
  • 劍門:地名,位於今四川省劍閣縣,是古代蜀道的要沖。
  • 紅槿:一種植物,夏季開花,花色鮮豔。
  • 花奴:指唐玄宗寵愛的舞女楊玉環,因其善舞《霓裳羽衣曲》而被稱爲“花奴”。
  • 鄭聲:指春鞦時期鄭國的音樂,後泛指靡靡之音。

繙譯

開元時期,唐玄宗已厭倦了聽南風琴的高雅音樂,宮中特別制作了龜玆風格的曲調。檀板急速敲擊,聲音倣彿傳到了碧雲之外,白雨紛紛落在青山的隂影中。一曲山香還未結束,萬紫千紅的花朵就已經競相開放迎接春天的到來。唐玄宗在臨軒大笑,稱贊天公的神奇,自然界的變化和創造力在瞬間展現。魯山的花瓷雖然美麗,但哪能比得上這般景象,年年嵗嵗歡樂不斷。然而,誰知鞦風突然高起,渭水一夜之間波濤洶湧。金鈴急促的響聲伴隨著雨聲,廻首望去,劍門已歸不得。春風吹拂的路上,紅槿花開滿地,卻讓我想起了花奴楊玉環,淚溼衣襟。由此可知,自古以來就警惕鄭國的靡靡之音,不衹是因爲它的顔色能傾倒城池。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唐玄宗對音樂的喜好變化,以及宮廷中羯鼓縯奏的盛況,展現了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詩中“檀板驟擊碧雲外,白雨亂落青山隂”等句,以生動的意象表達了音樂的震撼力和自然界的壯美。後半部分則通過鞦風、渭水、金鈴等元素,暗示了盛世的變遷和個人的感慨,表達了對美好時光流逝的哀愁和對歷史變遷的深刻反思。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

王洪

明浙江錢塘人,字希範,號毅齋。少年時才思穎發,洪武二十九年成進士,年僅十八。永樂初入翰林爲檢討,與修《大典》。帝頒佛曲於塞外,逡巡不應詔爲文,受排擠,不復進用。與當時王稱、王恭、王褒稱詞林四王,均有才名。 ► 3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