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兆孺華陽巾歌
通明玉京墮來身,秀眉長額飄須鬒。
皎如野鶴翹雞羣,有冠卻掛神虎門。
歸來自制華陽巾,皁角出沒中茅雲。
手抄隱訣名登真,松風不厭旦夕聞。
後千餘年有孫君,自言曾受十賚文。
巾陶所巾鹿皮裙,訪我海上霏煙昏。
父老巷視兒童奔,俱言神仙來試人。
願孺寶此貽諸昆,後有優孟能稱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兆孺:人名,孫兆孺。
- 華陽巾:一種古代的帽子,此處特指孫兆孺所制的帽子。
- 玉京:道教中指天帝的居所,比喻高潔之地。
- 飄須鬒(zhěn):飄揚的鬍鬚和頭髮。
- 皎如野鶴翹雞羣:形容孫兆孺如野鶴般高潔,超羣出衆。
- 神虎門:宮門名,此處指孫兆孺曾在此處掛冠。
- 皁角:一種植物,其果實可用於洗滌。
- 中茅雲:指道教中的中茅山,雲霧繚繞之地。
- 隱訣:道教中的祕傳口訣。
- 登真:道教術語,意指修煉成仙。
- 十賚文:道教中的十種賜予,象徵着高深的道行。
- 鹿皮裙:用鹿皮製成的裙子,古代隱士常穿。
- 優孟:古代著名的優伶,此處指模仿者。
翻譯
孫兆孺,從高潔的玉京降世的身軀,秀美的眉毛,長長的額頭,飄揚的鬍鬚和頭髮。他如同野鶴般高潔,超羣出衆,曾在神虎門掛冠而去。歸來後,他自己製作了華陽巾,皁角出沒於中茅山的雲霧之中。他手抄道教的祕傳口訣,修煉成仙,松風中不厭其煩地聆聽。
千年之後,有孫君自稱曾受道教的十種賜予。他穿着鹿皮裙,訪我於海上,煙霧繚繞,昏暗不明。父老鄉親們紛紛來看,兒童們也奔走相告,都說神仙來試探人間。願孫兆孺珍寶此巾,傳給後代,後世若有模仿者,能稱得上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孫兆孺的仙風道骨和超凡脫俗的形象。通過對其外貌、行爲和所受道教賜予的描述,展現了他的高潔和神祕。詩中運用了豐富的道教意象和典故,如玉京、神虎門、中茅雲等,增強了詩歌的神祕色彩和藝術感染力。結尾處表達了對孫兆孺的敬仰和對其傳承的期望,體現了對其高尚品質的讚美和對其影響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