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胡侍鴻臚詩有感因遺其從子邑博叔才
十年但耳胡鴻臚,鴻臚之墓三草枯。世人自失鳳凰羽,此日滿把驪龍珠。
雖於風雅未縣合,往往時材骨格殊。辭官著書欲何作,書成不換囊青蚨。
牀頭一綈酒家共,缶中半菽時有無。齊名關西者誰子,肯放白雪驕巴歈。
中丞冠峨鐵獬豸,遼陽馬被貂襜褕。胡家豈無雙玉樹,或摧秋霰今窮途。
嗚呼胡生慎莫學汝伯,汝伯文章老成癖。不見山雞敢鳳鳴,且向人間鬥毛色。
封侯拜相在一言,枉殺書生萬言策。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胡鴻臚:指胡侍,明代文人,曾任鴻臚寺卿。
- 驪龍珠:比喻珍貴的文才或作品。
- 風雅:指文學藝術的高雅風格。
- 縣合:相符合。
- 囊青蚨:指錢財。
- 綈:一種粗厚的絲織品。
- 缶中半菽:比喻生活貧困,食物不足。
- 關西:指關中地區,這裏可能指某位與胡侍齊名的文人。
- 白雪:比喻高雅的文學作品。
- 巴歈:指巴蜀地區的民歌,這裏可能指通俗文學。
- 鐵獬豸:指官帽,比喻官職。
- 貂襜褕:指貂皮製成的衣服,比喻富貴。
- 雙玉樹:比喻優秀的子弟或才華。
- 秋霰:秋天的冰雹,比喻困境。
- 山雞:比喻平凡的人。
- 鳳鳴:比喻高貴的聲音或才華。
- 毛色:比喻外表或才華。
- 萬言策:指長篇大論的策論。
翻譯
十年間只聽聞胡鴻臚的名字,鴻臚的墓地草木已枯萎三次。世人失去了鳳凰般的才華,如今卻滿手握着珍貴的驪龍珠。 雖然他的作品與風雅不完全相符,但往往展現出獨特的骨格和才華。辭去官職後,他著書立說,但書成後卻換不來錢財。 牀頭堆放着粗布,酒家共飲,食物時常匱乏。與他齊名的是關西的哪位文人,是否能不讓高雅的文學被通俗所超越。 中丞的官帽高聳,遼陽的馬匹披着貂皮衣。胡家難道沒有才華橫溢的子弟,或許他們正經歷着秋天的冰雹,陷入困境。 唉,胡生啊,慎莫學你的伯父,你的伯父對文章有着成癖。不要以爲山雞能與鳳凰爭鳴,你且在人間展現你的才華。 封侯拜相只在一言之間,而書生萬言的策論卻白費了。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胡侍及其家族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胡侍才華的讚賞以及對其家族命運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許多比喻和典故,如「鳳凰羽」、「驪龍珠」等,形象地描繪了胡侍的文學才華和作品的價值。同時,通過對胡家子弟的提及,詩人表達了對他們才華的認可,但也警示他們不要盲目模仿前輩,而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展現才華。最後,詩人對書生萬言策的無奈,反映了當時社會對文學價值的忽視,以及文人命運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