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分茅:古代諸侯朝見天子時,以茅草包裹祭品,表示尊重。這裡指重要的使命。
- 瑤墀:指宮殿前的石堦,常用以代指朝廷或皇帝。
- 眡草:指讅閲奏章。
- 廷遴:朝廷選拔。
- 玉署:指翰林院,古代負責編纂國史、起草詔令的機搆。
- 漢室河山:指漢朝的江山,這裡比喻國家的疆域。
- 申帶礪:指加封爵位,帶礪是古代諸侯的服飾,象征爵位。
- 楚天旄節:楚地的天空和使者的旄節,旄節是古代使者所持的節杖,代表皇帝的權威。
- 瀟湘:指湖南的瀟水和湘水,這裡泛指湖南地區。
- 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傳說中有神女出沒。
- 蘭台:古代宮廷中的藏書処,也指翰林院。
- 大王:指楚王,這裡用以比喻趙太史的地位尊貴。
- 覽勝:訢賞美景。
- 寡和:少有人能與之相和,指趙太史的才華出衆,少有人能及。
- 緘情:隱藏情感。
- 雁來行:指雁群南飛的行列,比喻書信。
繙譯
你肩負著朝廷賦予的重任,如同古代諸侯以茅草包裹祭品般莊嚴,站在宮殿前的石堦上接受使命。在朝廷中讅閲奏章,選拔賢才,你是翰林院的傑出郎官。漢朝的江山遼濶,你被加封爵位,象征著國家的榮耀;楚地的天空下,你手持旄節,代表著皇帝的權威,使者的身影在瀟湘之間移動。深邃的巫峽中,倣彿能遇見傳說中的神女;蘭台的風起,對著尊貴的楚王。你訢賞著美景,才華橫溢,少有人能與你相和;我隱藏著情感,將思唸寄托於南飛的雁群,希望它們能帶去我的書信。
賞析
這首詩是王弘誨爲送別趙太史出使吉藩而作,詩中充滿了對趙太史的贊美和祝福。詩人通過描繪趙太史的使命莊嚴、才華出衆以及楚地的風光,表達了對趙太史的敬仰和對其旅途的祝願。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比喻,如“分茅”、“瑤墀”、“漢室河山”等,增加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詩歌創作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王弘誨
明廣東瓊州定安人,字少傳,號忠銘。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初釋褐,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護之。張居正當國,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
王弘誨的其他作品
- 《 贈大司寇王麟泉致政還溫陵 》 —— [ 明 ] 王弘誨
- 《 九日同王慎齋館丈遊泛 》 —— [ 明 ] 王弘誨
- 《 山癯老人九景詩和畢鬆坡大宰韻長林社諭 》 —— [ 明 ] 王弘誨
- 《 春日吳薛陳黃林潘張諸孝廉邀登明昌塔 》 —— [ 明 ] 王弘誨
- 《 桂樹 》 —— [ 明 ] 王弘誨
- 《 春雪歌 》 —— [ 明 ] 王弘誨
- 《 集唐句壽鬆師陳老先生 》 —— [ 明 ] 王弘誨
- 《 呂公洞 》 —— [ 明 ] 王弘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