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吳舍人題匈奴出獵圖
誰爲舍人畫此圖,高堂日落秋洶洶。
細看乃是單于獵,白草黃雲骨俱悚。
馬如游龍戲溟渤,人即飢烏暗霜壟。
無論衆馬姿態雄,飲齕雖異驕心同。
嘶鳴欲追青海日,蹴踏亂起祁連風。
魋結健兒鞭寒空,中間畫纛摩雙熊。
一矢奔傳號令出,霹靂盡響烏號弓。
蒼鷹脫韝乍有神,撇捩羊角盤車輪。
迥如流星漸不辨,白羽散墜飄紅塵。
小奴拍馬呼聲頻,奪將頭鵝任衆嗔。
臂鷹瞅目逞絕叫,百鳥骨折顛高旻。
草中狐兔眠難穩,盧鵲何甘讓秋隼。
一線光銜尾初及,千林越遍心逾緊。
豈無狡捷勝東郭,年命今衰氣力盡。
哀魄黯䨴歸荒煙,肩稍袒割太劇顛。
櫜聲小擊萬馬斂,羣奴笑立穹廬前。
黃金犀比上功賞,妻子改色歡相延。
此時單于醉何有,極目茫茫失飛走。
鵾弦教上叱撥調,酡酥列捧閼氏手。
天留大滷任長驅,莫作欃槍犯南鬥。
漢家天子獵甘泉,頭白揚雄罷草玄。
煩君好手圖王會,爲是呼韓款塞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單于(chán yú):古代匈奴的君主稱號。
- 白草黃雲:形容邊塞荒涼的景象。
- 骨悚(gǔ sǒng):形容恐懼。
- 溟渤(míng bó):指大海。
- 霜壟(shuāng lǒng):覆蓋着霜的田埂。
- 飲齕(yǐn hé):飲水和吃草。
- 嘶鳴(sī míng):馬的叫聲。
- 蹴踏(cù tà):踩踏。
- 祁連(qí lián):山名,位於今甘肅省。
- 魋結(tuí jié):形容頭髮散亂。
- 畫纛(huà dào):古代軍中大旗。
- 摩雙熊(mó shuāng xióng):與兩隻熊搏鬥,形容勇猛。
- 烏號弓(wū hào gōng):古代名弓。
- 脫韝(tuō gōu):脫去臂套,指放鷹。
- 撇捩(piě liè):迅速轉動。
- 羊角(yáng jiǎo):旋風。
- 白羽(bái yǔ):箭。
- 紅塵(hóng chén):塵土。
- 頭鵝(tóu é):獵物中的鵝。
- 臂鷹(bì yīng):手臂上架着鷹。
- 百鳥骨折(bǎi niǎo gǔ zhé):形容獵物衆多。
- 高旻(gāo mín):高天。
- 盧鵲(lú què):獵犬。
- 秋隼(qiū sǔn):秋天的獵鷹。
- 東郭(dōng guō):指東郭先生,傳說中的狡猾人物。
- 黯䨴(àn dù):昏暗。
- 肩稍袒割(jiān shāo tǎn gē):形容獵物被宰殺。
- 櫜聲(gāo shēng):箭袋的聲音。
- 犀比(xī bǐ):犀牛角制的裝飾品。
- 閼氏(yān zhī):匈奴王后的稱號。
- 大滷(dà lǔ):大沙漠。
- 欃槍(chán qiāng):彗星。
- 甘泉(gān quán):地名,在今陝西省。
- 揚雄(yáng xióng):西漢文學家。
- 草玄(cǎo xuán):指揚雄的著作《太玄》。
- 呼韓(hū hán):匈奴的別稱。
- 款塞(kuǎn sāi):叩關。
翻譯
誰爲舍人畫了這幅圖,高堂之上日落秋意濃烈。細看之下,原來是描繪單于出獵,邊塞的白草黃雲讓人心生恐懼。馬匹如同游龍在大海中嬉戲,人則像飢餓的烏鴉在霜凍的田埂上。不論衆馬姿態如何雄壯,它們飲水吃草雖不同,但都懷有同樣的驕心。馬嘶鳴着,彷彿要追逐青海的日落,踩踏着,激起祁連山的風。頭髮散亂的健兒揮鞭,中間的軍旗與雙熊搏鬥。一箭飛出,傳令開始,弓弦響如霹靂。蒼鷹脫去臂套,神采奕奕,迅速轉動,如同旋風中的車輪。遠處的流星漸漸不可辨,箭矢散落,塵土飛揚。小奴騎馬呼喊,奪取頭鵝,任由衆人責備。手臂上架着鷹,目光銳利,絕叫聲中,獵物如百鳥骨折,顛倒高天。草中的狐兔難以安眠,獵犬不甘落後於秋天的獵鷹。一線光芒初現,穿越千林,心情愈發緊張。難道沒有狡猾如東郭先生的人物,但年老力衰,氣力已盡。悲哀的靈魂在荒煙中黯淡,獵物被宰殺,場面過於激烈。箭袋聲響,萬馬收斂,羣奴笑立在帳篷前。黃金犀牛角制的裝飾品作爲上功的獎賞,妻子和孩子們改色歡笑。此時單于醉意朦朧,極目遠望,飛禽走獸已不見蹤影。鵾弦教導叱撥調,酡酥被列捧在閼氏手中。天留大沙漠任長驅,不要讓彗星侵犯南鬥。漢家天子在甘泉狩獵,白髮蒼蒼的揚雄已不再著書。煩請好手繪製王會圖,正是呼韓款塞之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匈奴單于出獵的壯觀場面,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邊塞的荒涼、馬匹的雄壯、獵人的勇猛以及獵物的衆多。詩中運用了許多比喻和誇張手法,如將馬比作游龍,將獵人比作飢餓的烏鴉,將獵物的衆多比作百鳥骨折,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邊塞生活的深刻體驗和對獵人勇猛精神的讚美。整首詩氣勢磅礴,情感激昂,展現了明代邊塞詩的獨特魅力。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樓道人一衲一笠一瓢遨遊海嶽而所攜詩卷多名士如王格太僕吳國倫參政張位侍讀同王稚登太學張鳳翼先輩昆弟之作 》 —— [ 明 ] 王世貞
- 《 聞謝茂秦客死魏郡寄詩挽之 》 —— [ 明 ] 王世貞
- 《 薄暮發古城即所見志懷 》 —— [ 明 ] 王世貞
- 《 凌大夫且適園 》 —— [ 明 ] 王世貞
- 《 復陪子願侍御過家弟敬美澹圃作 》 —— [ 明 ] 王世貞
- 《 春寒東閣外花事未動有感 》 —— [ 明 ] 王世貞
- 《 辱宗伯李公賜和六章詞麗意深不揣續貂四絕仰塵清覽 》 —— [ 明 ] 王世貞
- 《 考績至淮聞有大司寇之命便道抵家即事有感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