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黎唯敬還南海因懷樑子
海內自與黎生左,躡履竟入羅浮山。
羅浮璇房七十二,往往仙蹟非人寰。
天門上達勾曲領,石臼碓沫飛潺湲。
濛晴零雨淨峯色,一一麻姑呈翠鬟。
近者餘與二三子,被髮行歌燕市間。
黃金突兀差快意,那得久駐塵沙顏。
衆中聞生不相識,餘亦夷門抱關卒。
倘過石室採黃精,其畔或有樑公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黎生:指黎唯敬,人名。
- 羅浮山:位於廣東省,是中國道教名山之一。
- 璇房:指羅浮山上的七十二個石室,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 勾曲領:指山中的曲折小徑。
- 石臼碓:古代用來搗碎穀物的工具,這裏形容山中的石頭形狀。
- 潺湲:水流聲,這裏形容山中流水的聲音。
- 濛晴零雨:形容山中細雨濛濛的景象。
- 麻姑:道教中的神仙,這裏比喻山中的景色。
- 翠鬟:形容山色青翠如女子的髮髻。
- 燕市:指北京,古稱燕京。
- 黃金突兀:形容金碧輝煌的景象。
- 塵沙顏:比喻世俗的面貌。
- 夷門抱關卒:比喻自己是一個守門的小卒,夷門是古代城門名。
- 石室:指羅浮山上的石洞。
- 黃精:一種中藥材,這裏指在山中採集的藥材。
- 梁公實: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
翻譯
海內自與黎生不同,他腳踏實地竟進入了羅浮山。羅浮山上有七十二個仙人居住的石室,這些仙蹟並非人間所有。天門通向曲折的山徑,石臼碓中的水沫飛濺,發出潺潺的流水聲。山中細雨濛濛,洗淨了峯巒的顏色,彷彿麻姑仙子一一展示着她翠綠的髮髻。
最近我與二三好友,在燕京城中自由行走,高歌行樂。金碧輝煌的景象雖讓人快意,但怎能長久停留在這塵世的面貌中。在衆人中我聽說黎生不相識,我自己也不過是個守門的小卒。若你經過石室採集黃精,那附近或許能遇到我的朋友梁公實。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友人黎唯敬歸隱羅浮山的羨慕與嚮往,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塵世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然山水的渴望。詩中通過對羅浮山仙境般的景色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超脫塵世的嚮往。結尾處提到梁公實,暗示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自由的無限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