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方伯邀遊豫園

豫園長日鎖岧嶢,爲我聊懲鳥雀驕。 碧沼靜能涵象緯,朱甍高自割煙霄。 嵯峨玉聳棲雲岫,宛轉銀題上漢橋。 卻笑閒居先散騎,枋榆三尺也逍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潘方伯:指潘恩伯,王世貞的朋友,方伯是古代的一種官職。
  • 豫園:位於中國上海,明朝時期的園林,現爲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 岧嶢:形容山峰高聳。
  • :警戒,使不犯錯誤。
  • 鳥雀驕:比喻世俗小人得意忘形的樣子。
  • 碧沼:清澈的池塘。
  • 象緯:天上的星象排列,引申爲宇宙、自然法則。
  • 硃甍:紅色屋脊,指高大的建築。
  • 割菸霄:穿透雲霄,形容樓閣之高。
  • 嵯峨:形容山勢峻峭或建築物高大。
  • 玉聳:如玉般挺立,形容山石或建築的美。
  • 棲雲岫:雲霧繚繞的山峰。
  • 宛轉:曲折連緜,形容道路或線條優美。
  • 銀題:銀色的題字,可能指園林中的裝飾或碑文。
  • 漢橋:指橫跨水麪的大橋,可能是指豫園內的橋梁。
  • 散騎:古代官職名,這裡指沒有實權但地位較高的官員。
  • 枋榆:泛指樹木,這裡借指簡樸的生活。
  • 三尺:古代以六尺爲一步,三尺約爲一米,表示空間狹小,但生活自在。

繙譯

豫園長久以來都像一座高峻的山峰被鎖住,爲了讓我稍稍收歛一下那些像鳥雀一樣得意忘形的人。清澈的池塘靜靜地映照著天空的星象,紅色的屋脊高高聳立,倣彿切割了那無盡的菸雲。山石峻峭如玉,倣彿直插雲霄;蜿蜒的銀色題字裝飾在大橋之上。看著這些,我反而覺得,即使是在這簡樸的居所裡閑居,沒有實權,也能享受到一種超越塵俗的逍遙自在。

賞析

王世貞通過描繪豫園的壯麗景色和甯靜氛圍,表達了對世事繁華與浮躁的反思。他邀請朋友潘方伯遊園,實際上是借此寓言,告誡人們不要被世俗的虛榮和權力之爭所矇蔽,而應追求內心的甯靜和自由。豫園的“鎖岧嶢”象征著外界的誘惑和束縛,而“碧沼”、“硃甍”的描繪則展示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之美。詩中流露出的淡泊名利之志,躰現了作者超脫的人生態度。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