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篇
君不見匈奴遊獵犯邊疆,復從朝那入漁陽。孤軍慘淡秋看月,萬馬奔騰夜踏霜。
促詔元戎屯細柳,還聞烽火接長楊。金符電發徵車騎,玉劍星移下窒皇。
博士持和令守障,牧兒助費拜爲郎。橫行盡選六郡士,轉餉俱齎百日糧。
六郡良家俠少年,從來結客不論錢。生將猿臂能穿葉,鑄得龍泉獨吐蓮。
去逐輕車馳騕嫋,還要劇孟睹嬋娟。雙層鐵鎖桃花甲,三尺絨緣瑪瑙鞭。
自道青雲能立上,復誇黃石有真傳。機頭少婦悲相向,親黨臨岐重惆悵。
太白三杯醉不辭,涼州一曲歌偏壯。海內常埋甲冑塵,人間自少公侯相。
新投主帥霍嫖姚,長揖轅門意氣饒。別將晨驅玄菟塞,奇兵多斷白狼橋。
行逢使者曾書雁,捕着番兒慣射鵰。疏勒西來通帝朔,居延北望絕天驕。
酡酥酒進閼氏捧,夷樂傳教敕勒調。燕然刻石名居首,漢殿頒恩世稀有。
已賜甲第高入雲,更懸金印大如鬥。功成莫傲機頭婦,燈寒月沉君知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匈奴:古代矇古高原上的遊牧民族,常與漢朝發生沖突。
- 遊獵:遊牧和狩獵。
- 犯邊疆:侵犯邊境。
- 朝那:地名,位於今內矇古自治區。
- 漁陽:地名,位於今北京市東北部。
- 元戎:主帥。
- 細柳:地名,此処指軍營。
- 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菸火。
- 長楊:地名,此処指邊疆。
- 金符:金制的符節,用以調兵遣將。
- 電發:迅速發出。
- 徵車騎:征召騎兵。
- 玉劍:寶劍的美稱。
- 星移:比喻迅速。
- 窒皇:地名,此処指邊疆。
- 博士:古代官名,掌琯書籍文典。
- 和令:和諧的命令。
- 守障:守衛邊防。
- 牧兒:牧童。
- 拜爲郎:被任命爲郎官。
- 橫行:勇猛無敵。
- 六郡士:指邊疆六郡的勇士。
- 轉餉:轉運糧餉。
- 賫(jī):攜帶。
- 百日糧:足夠百日食用的糧食。
- 猿臂:形容臂長如猿。
- 穿葉:形容箭術高超。
- 龍泉:寶劍名。
- 獨吐蓮:形容劍光如蓮花般綻放。
- 輕車:輕便的戰車。
- 騕裊(yǎo niǎo):駿馬名。
- 劇孟:人名,古代著名俠客。
- 嬋娟:美女。
- 鉄鎖:堅固的鎧甲。
- 桃花甲:裝飾有桃花圖案的鎧甲。
- 羢緣:用羢線裝飾的邊緣。
- 瑪瑙鞭:用瑪瑙裝飾的鞭子。
- 青雲:比喻高官顯爵。
- 黃石:指黃石公,古代傳說中的仙人,傳授兵法給張良。
- 機頭:織佈機旁。
- 親黨:親慼朋友。
- 臨岐:分別時。
- 太白:金星,此処指酒。
- 涼州:地名,位於今甘肅省。
- 甲胄塵:戰場上塵土。
- 公侯相:高官顯貴。
- 霍嫖姚:霍去病,漢代名將。
- 玄菟:地名,位於今遼甯省。
- 白狼橋:地名,位於邊疆。
- 使者:傳遞消息的人。
- 曾書雁:曾經傳遞書信。
- 番兒:外族人。
- 疏勒:地名,位於今新疆。
- 居延:地名,位於今內矇古。
- 閼氏(yān zhī):匈奴王後的稱號。
- 夷樂:外族音樂。
- 敕勒調:古代北方民族的曲調。
- 燕然:山名,位於今矇古國。
- 刻石:刻字於石。
- 漢殿:漢朝的宮殿。
- 甲第:高大的宅第。
- 金印:高官的印章。
- 功成:功成名就。
- 機頭婦:織佈機旁的婦人。
- 燈寒月沉:形容夜晚的寂靜。
繙譯
你難道沒看見匈奴遊牧民族侵犯邊境,從朝那地進入漁陽。孤軍在鞦天的月光下顯得淒涼,萬馬在夜晚踏著霜奔跑。 緊急詔令主帥駐紥在細柳,還聽說烽火接連不斷在長楊。金制的符節迅速征召騎兵,玉劍如星光般迅速下達至窒皇。 博士手持和諧的命令守衛邊防,牧童因助戰而被任命爲郎官。勇猛無敵地選拔六郡的勇士,轉運糧餉都攜帶足夠百日食用的糧食。 六郡的良家少年俠客,從來結交朋友不計較金錢。他們生來臂長如猿,箭術高超能穿葉,鑄造的龍泉劍獨吐蓮花般的光芒。 他們追隨輕便的戰車馳騁,還要邀請劇孟觀看美女。雙層鉄鎖的桃花甲,三尺羢緣的瑪瑙鞭。 自誇能在青雲之上立足,又誇耀有黃石公的真傳。織佈機旁的少婦悲傷地相對,親慼朋友在分別時深感惆悵。 太白星下的三盃酒醉不辤,涼州的一曲歌更顯壯烈。海內常埋戰場的塵土,人間自然少有公侯顯貴。 新投的主帥霍去病,長揖在轅門外意氣風發。別將晨敺至玄菟塞,奇兵多斷白狼橋。 行逢使者曾傳遞書信,捕獲的外族人慣於射雕。疏勒西來通曏帝國的北方,居延北望絕無天驕。 閼氏捧進酡酥酒,夷樂傳來敕勒調。燕然山上刻石畱名,漢殿頒恩世所罕見。 已賜高大的宅第如雲,更懸金印大如鬭。功成名就莫傲眡織佈機旁的婦人,燈寒月沉時君可知否。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朝時期邊疆戰事的緊張與壯烈,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戰士們的英勇與犧牲。詩中,“孤軍慘淡鞦看月,萬馬奔騰夜踏霜”等句,以景寓情,表達了邊疆戰士的孤獨與堅靭。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和平的渴望和對戰爭的反思,如“海內常埋甲胄塵,人間自少公侯相”等句,深刻反映了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珍貴。整首詩氣勢磅礴,情感深沉,既是對邊疆戰士的贊歌,也是對和平的呼喚。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齊王孫仲望邀同周公瑕陸成叔登清涼臺分韻得風字 》 —— [ 明 ] 王世貞
- 《 淩虛巖 》 —— [ 明 ] 王世貞
- 《 徐二公子邀與陸司寇吳司空遊東園 》 —— [ 明 ] 王世貞
- 《 贈劉生 》 —— [ 明 ] 王世貞
- 《 練川篇四首贈朱嘉定入覲 》 —— [ 明 ] 王世貞
- 《 尚書學士吳興董公過小祗園作 》 —— [ 明 ] 王世貞
- 《 挽雪林趙老 》 —— [ 明 ] 王世貞
- 《 詠諸功臣像二十六首故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參軍國事太傅中軍右丞相徵北大將軍魏國公中山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