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體六十六首梅花

十年憔悴傍靈均,澧浦傳波色尚新。 總爲握香誇大國,可無含意託幽人。 榮庭秀奪三花曉,紉佩芳留九畹春。 我自當門逢棄擲,敢將時調怨沈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憔悴 (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靈均:指屈原,因其字靈均。
  • 澧浦 (lǐ pǔ):澧水之濱,屈原的故鄉。
  • 握香:比喻保持高潔的品質。
  • 幽人:隱士,指隱居的人。
  • 榮庭:指庭院中的榮耀。
  • 三花:指梅花,因其常在冬季開花,故稱「三花」。
  • 紉佩 (rèn pèi):系佩,比喻保持品德。
  • 九畹 (jiǔ wǎn):古代面積單位,一畹等於三十畝,九畹形容面積廣大,此處指芳草茂盛之地。
  • 當門:指門前,比喻顯眼的位置。
  • 棄擲:拋棄,丟棄。
  • 時調:時下的曲調,比喻流行的風氣或標準。
  • 沈淪 (shěn lún):沉沒,比喻境遇不佳。

翻譯

十年間,我憔悴地依傍着屈原的故鄉,澧水之濱的傳說依舊色彩鮮明。總是爲了誇耀自己高潔的品質而自誇於大國之中,難道就沒有含蓄的意願寄託於隱士嗎?庭院中的梅花在清晨榮耀地開放,彷彿奪走了三花的美麗,我保持着品德,芳香如同留在了廣闊的芳草之地。我因爲顯眼而被拋棄,敢將時下的風氣或標準抱怨境遇不佳。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梅花的讚美,表達了詩人對高潔品質的追求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詩中「十年憔悴傍靈均」展現了詩人對屈原精神的追隨,而「澧浦傳波色尚新」則暗示了詩人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後文通過「握香」、「幽人」、「榮庭」、「三花」等意象,進一步以梅花爲載體,抒發了詩人對個人品德的堅持和對世俗的不滿。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獨立不羣的精神風貌。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