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受龍宮方歌

白龍子,混魚服,遨遊於江湖。焉爲躑躅羅網間,力不能任諸奴。 風雲變化落人手,滄海萬里天模糊,何者一翁素髮渥顏而飄須。 解衣贈龍子,行放之洪濤,噴沫八千尺,恍忽萬象同歡娛。 雙旌吸虹鼓鳴鼉,蜃關蛟窟長鯨殳,琉璃奪目龍所都。 老龍抱其子泣致辭:誰爲救爾,答言一翁素髮渥顏而飄須。 此翁昔吞太白精,調鑄六氣成昆吾。區區報恩一寸膽,老龍自與凡鱗殊。 河伯使者飛朱符,倏然翁來下霓車。龍子色踊騰相趨,雕盤八角垂流蘇。 蟾蜍手捧明月珠,海人金缶坼珊瑚。瑰瑋錯落,不可名猜。 衆水辟易,三光徘徊。翁如不見,此何爲哉。曾聞祕方三千首,帝遣玄冥毒龍守。 投誠贈翁不得辭,麼麼失據雷霆吼。大柄翻回真宰前,陰功肯落岐農後。 此翁拂衣朝紫真,龍亦鼓鬣嬉青旻。乃知草昧未可忽,雖在泥塗或有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躑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 渥顏(wò yán):面色紅潤。
  • 昆吾:古代寶劍名。
  • 六氣:指天地四時之氣。
  • 河伯使者:河神的手下。
  • 霓車:神話中神仙所乘的車。
  • 蟾蜍(chán chú):傳說中的月中動物,常用來指代月亮。
  • 流蘇:裝飾物,常用於車馬、帳幕等。
  • 三光:日、月、星的統稱。
  • 玄冥:神話中的水神。
  • 麼麼(yāo mó):微小的樣子。
  • 真宰:宇宙的主宰,指天帝。
  • 岐農:古代傳說中的農神。

翻譯

白龍子,穿着魚的衣服,在江湖中自由遊蕩。爲何要徘徊在羅網之間,力量不足以對抗那些奴隸。風雲突變,落入人手,滄海茫茫,天空模糊不清。這時,一位白髮蒼蒼、面色紅潤、鬍鬚飄飄的老翁出現。他解下衣服贈給龍子,放他回到洶涌的波濤中,噴出八千尺高的水沫,萬象似乎都在歡慶。雙旗吸虹,鼓聲如雷,蜃樓蛟宮,長鯨在戰鬥,琉璃般的世界是龍的家。老龍抱着他的兒子哭泣着說話:誰能救你,回答說是一位白髮蒼蒼、面色紅潤、鬍鬚飄飄的老翁。這位老翁曾吞下太白星的精華,調和六氣,鑄成昆吾劍。他用一點膽量來報答恩情,老龍與普通鱗片不同。河伯的使者飛來紅色的符咒,老翁突然乘着霓車降臨。龍子興奮地跳躍,雕盤上掛着流蘇。蟾蜍手中捧着明月珠,海人用金缶敲碎珊瑚。瑰麗錯落,難以名狀。衆水退避,日月星辰徘徊。老翁若不見,這是爲何。曾聽說有祕方三千首,天帝派玄冥和毒龍守護。誠心贈給老翁,無法拒絕,小小的失策引來雷霆怒吼。大權在握,真宰面前翻轉,陰功豈能落在岐農之後。老翁拂衣朝見紫微真君,龍也搖動鬣毛在青天嬉戲。由此可知,即使在混沌未開之時,也不可忽視,即使在泥濘之中,也可能有神靈存在。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白龍子與一位神祕老翁的奇幻故事,通過豐富的神話元素和生動的意象,展現了超凡脫俗的仙境景象。詩中,老翁的形象被賦予了超自然的力量和智慧,他不僅救了白龍子,還展示了他的神通廣大和深不可測的智慧。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超凡脫俗生活的嚮往和對神祕力量的讚美。同時,詩中也蘊含了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對生命力量的頌揚。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