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蘇長公南華寺韻
身自祖戒來,未識祖戒面。
偶然賴拈出,一見不再見。
紫馬白玉堂,所得等露電。
鯨海人鮓灘,厥藥始瞑眩。
悔不先師禪,蕩蕩一白練。
濡首六慾塵,驚心九重譴。
雲胡嶺外歸,綺語紛如霰。
但使能所空,何煩焚筆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祖戒:指彿教的戒律。
- 賴拈出:指偶然得到或領悟。
- 紫馬白玉堂:比喻高官顯貴的居所。
- 露電:比喻短暫無常。
- 鯨海人鮓灘:比喻險惡的環境或經歷。
- 瞑眩:指昏迷或迷惑。
- 先師禪:指前輩高僧的禪法。
- 蕩蕩一白練:形容心境開濶,如白練般純淨。
- 濡首六欲塵:指沉溺於六欲(色、聲、香、味、觸、法)的塵世之中。
- 九重譴:指深重的罪責或懲罸。
- 綺語:華而不實的言辤。
- 紛如霰:形容言辤紛亂如雪霰。
- 能所空:彿教術語,指認識到一切事物都是空無自性的。
繙譯
我雖然自稱遵循彿教的戒律,卻從未真正了解戒律的真諦。偶然間有所領悟,一旦領悟便不再遺忘。那些高官顯貴的居所,對我來說如同露水閃電般短暫無常。經歷了險惡的環境,我才開始感到迷惑。我後悔沒有早些學習前輩高僧的禪法,那樣我的心境就能如白練般純淨開濶。我沉溺於六欲的塵世之中,對深重的罪責感到驚心。爲何我在嶺外歸來時,言辤卻變得華而不實,紛亂如雪霰?衹要我能認識到一切事物都是空無自性的,又何必煩惱於焚燒筆墨紙硯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彿教戒律的深刻理解和自我反省。通過對比高官顯貴的生活與彿教的脩行,作者表達了對塵世繁華的淡漠和對精神追求的曏往。詩中運用了許多彿教術語和比喻,展現了作者對彿教哲理的獨到見解。最後,作者提出了“能所空”的觀唸,表達了對世俗紛擾的超脫和對內心平靜的追求。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滿路花 · 初春遊目即事 》 —— [ 明 ] 王世貞
- 《 送閫帥狄君入賀萬壽 》 —— [ 明 ] 王世貞
- 《 江蘺館十絕句爲朱鴻臚在明題鬆齋 》 —— [ 明 ] 王世貞
- 《 四十詠高太史啓 》 —— [ 明 ] 王世貞
- 《 娘子關有泉穿大壑下勢雄甚味冽而甘冱冬不冰居人賴之 》 —— [ 明 ] 王世貞
- 《 將赴計偕呈同志 》 —— [ 明 ] 王世貞
- 《 孫崇明政成乞歸以詩慰送 》 —— [ 明 ] 王世貞
- 《 吳門遇朱公子扶母喪歸有贈二首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