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諸功臣像二十六首故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參軍國事太傅中軍右丞相徵北大將軍魏國公中山

矯矯李長沙,髫年見囊錐。 及乎操文柄,萬流所趨歸。 宏基樹層構,五彩實彰施。 新皇善逸豫,羣蠱爭媚之。 公卿轟然散,而乃獨依依。 潔身豈不佳,王室阽艱危。 回瀾非所任,調劑亦不訾。 苟存鉅公度,焉恤少年譏。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矯矯:英勇出衆的樣子。
  • 髫年:指幼年。
  • 囊錐:比喻有才能的人。
  • 操文柄:掌握文學或文化的權力。
  • 萬流所趨歸:比喻衆多人才都歸向他。
  • 宏基樹層構:比喻建立宏偉的事業或體系。
  • 五彩實彰施:比喻各種才能和美德得到充分展現。
  • 逸豫:安逸享樂。
  • 羣蠱:比喻羣小,小人。
  • 轟然散:突然散去。
  • 依依:依戀不捨的樣子。
  • 阽艱危:面臨危險。
  • 回瀾:挽回危局。
  • 調劑:調和,調整。
  • 不訾:不計較。
  • 鉅公度:大公無私的度量。
  • 少年譏:年輕人的嘲笑。

翻譯

英勇出衆的李長沙,在幼年時就顯露出才華。當他掌握文化權力時,衆多人才都歸向他。他建立了宏偉的事業,各種才能和美德得到充分展現。新皇喜歡安逸享樂,羣小爭相獻媚。公卿們突然散去,只有他依戀不捨。潔身自好固然好,但王室正面臨危險。雖然難以挽回危局,但他也不計較個人得失,盡力調和。如果保持大公無私的度量,又何必在意年輕人的嘲笑呢。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李長沙的英勇與才華,以及他在危難時刻堅守忠誠、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高尚品質。通過對比新皇的逸豫與羣小的獻媚,更突出了李長沙的難能可貴。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徵,如「囊錐」、「萬流所趨歸」等,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李長沙的非凡魅力和卓越成就。同時,也表達了對忠誠、擔當等傳統美德的崇高敬意。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