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諸功臣像二十六首故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參軍國事太傅中軍右丞相徵北大將軍魏國公中山

昔在成化朝,羣小爲蠱惑。 貢橐雜苞苴,中使日絡繹。 三原撫炎徼,抗章奪堅魄。 及乎鑰留畿,十疏表忠直。 天聽時一回,國論若有植。 白簡入都門,傾朝爲動色。 拂衣南山陲,過者必垂式。 孝皇嗣龍飛,元纁慰耆德。 既專銓衡寄,復參坐論席。 罄欬若一身,讒來微捍格。 高空揭太華,狂瀾回碣石。 何以昭令終,上公特殊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成化:明憲宗朱見深的年號,公元1465年至1487年。
  • 蠱惑:迷惑,使人迷惑。
  • 貢橐:貢品,指進獻給皇帝的物品。
  • 苞苴:包裹魚肉等用的草袋,這裏指賄賂。
  • 中使:宮中的使者,指宦官。
  • 絡繹:連續不斷。
  • 三原:地名,今陝西省三原縣。
  • 抗章:上書直言。
  • 堅魄:堅定的意志。
  • 鑰留畿:指留守京城。
  • 十疏:指多次上疏。
  • 天聽:皇帝的聽聞。
  • 國論:國家的議論。
  • 白簡:古代官員上書用的白色竹簡。
  • 都門:京城的城門。
  • 傾朝:整個朝廷。
  • 動色:震驚變色。
  • 拂衣:拂袖而去,表示憤然離去。
  • 南山陲:指南山邊,這裏指隱居之地。
  • 垂式:敬仰。
  • 孝皇:指明孝宗朱祐樘。
  • 元纁:古代的一種絲織品,這裏指皇帝的賞賜。
  • 耆德:年高德劭的人。
  • 銓衡:選拔官員的職務。
  • 坐論:坐而論道,指參與朝政討論。
  • 罄欬:咳嗽,比喻言語。
  • 捍格:牴觸,衝突。
  • 高空:高遠的天空。
  • 太華:華山,比喻高峻。
  • 狂瀾:洶涌的波濤。
  • 碣石:山名,比喻堅固。
  • 令終:善終。
  • 上公:古代官爵的最高等級。
  • 特殊錫:特別的賞賜。

翻譯

在成化年間,朝中有許多小人迷惑皇帝。他們用貢品和賄賂來巴結皇帝,宮中的使者絡繹不絕。三原的官員上書直言,以堅定的意志抗爭。當他留守京城時,多次上疏表達忠誠正直。皇帝偶爾聽取,國家的議論似乎有所確立。當他的白簡進入都門,整個朝廷都爲之震驚變色。他憤然離開朝堂,隱居南山邊,路過的人無不敬仰。孝宗皇帝繼位後,賞賜給這些年高德劭的人元纁,以慰勞他們的德行。他既被委以選拔官員的重任,又參與朝政的討論。他的言語如同高遠的華山,抵擋住了洶涌的波濤。他是如何得到善終的呢?皇帝給了他特別的賞賜。

賞析

這首詩讚頌了在成化年間,一位忠誠正直的官員在朝中與小人抗爭,最終得到皇帝的賞識和特別賞賜的故事。詩中通過對比「羣小」與「忠直」,展現了主人公的堅定與高尚,以及他在朝中的影響力。詩人通過描繪主人公的言行和皇帝的反應,表達了對忠誠與正直的崇敬,以及對歷史人物的緬懷。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