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符節:古代用來作爲憑證的信物。
- 河源:河流的發源地,這裏指治理河流的源頭問題。
- 軍需:軍隊所需的物資。
- 國門:國家的門戶,指京城。
- 於䰄(yú sāi):古代的一種樂器,這裏指樂聲。
- 銷骨:形容極度疲憊或病重。
- 賜環:古代官員被賜予的玉環,象徵榮譽或召回。
- 投璧:古代的一種儀式,將玉璧投入河中以祈求平安。
- 河渠書:關於治理河流的書籍或文獻。
- 馬遷:指司馬遷,西漢著名的歷史學家,著有《史記》。
翻譯
你兩次持符節去治理河源,三次督運軍需物資進京城。 聽那樂聲中傳來的頌歌,歸來時已是疲憊至極,卻轉而感受到恩典。 他日若被賜予玉環召回,心中依舊存有志向,投璧之事千秋後仍可評說。 若問關於河渠的書籍是否完成,如今我這故人就像存世的馬遷一樣。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潘中丞治理河源、督運軍需的功績,並表達了對他的敬仰之情。詩中通過「符節」、「河源」、「軍需」等詞語,描繪了潘中丞的職責與擔當;而「賜環」、「投璧」等則暗示了他可能的榮譽與未來。最後,以「馬遷」自比,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記載的重視,以及對潘中丞事蹟流傳後世的期望。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冶園池亭 》 —— [ 明 ] 王世貞
- 《 月夜與張將軍及諸賢合飲海舶即事 》 —— [ 明 ] 王世貞
- 《 城西書屋歌爲趙中丞良弼 》 —— [ 明 ] 王世貞
- 《 大梁王君用章既去崑山爲客部副郎邑人俞仲蔚集古語爲八詠餞行要餘與家弟和之各得四首毋論其辭之當與否而感德 》 —— [ 明 ] 王世貞
- 《 放歌贈子相考功出參閩省 》 —— [ 明 ] 王世貞
- 《 中庵上人結庵當虎丘之半賦此贈之 》 —— [ 明 ] 王世貞
- 《 弇園雜詠四十三首清涼界 》 —— [ 明 ] 王世貞
- 《 題靈椿圖壽卓澄甫光祿五十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