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許歸田重過攝山棲霞言念舊遊有感因扣達觀法師
前歲棲霞來,萋萋怨芳草。
今歲棲霞去,恰恰欣黃鳥。
來似江總持,去則明僧紹。
偶然分別心,山色成醜好。
出處何足言,生死尚未了。
欲了此一關,應須參達老。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恩許:得到允許。
- 歸田:指辭官歸隱。
- 攝山棲霞:地名,指攝山(今稱棲霞山)的棲霞寺。
- 言念舊遊:回憶過去的遊歷。
- 扣:拜訪。
- 達觀法師:指一位高僧,達觀可能爲法號。
- 江總持:人名,具體不詳,可能是指某位歷史人物。
- 明僧紹:人名,具體不詳,可能是指某位歷史人物。
- 參達老:參悟達觀法師的教誨。
翻譯
得到允許辭官歸隱後,再次來到攝山的棲霞寺,回憶起過去的遊歷,心中有所感慨,因此拜訪了達觀法師。
前年來到棲霞寺,看到茂盛的芳草,心中充滿了怨恨。 今年離開棲霞寺,恰好聽到黃鳥的歌聲,感到欣喜。 來時的心情如同江總持,離去時則像明僧紹。 偶然間產生的分別之心,使得山色變得美醜不一。 出仕與隱退何足掛齒,生死的問題尚未明瞭。 想要明瞭這一關,應當參悟達觀法師的教誨。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王世貞在辭官歸隱後,對攝山棲霞寺的再次訪問和對過去遊歷的回憶。詩中通過對比前後來到棲霞寺的心情變化,展現了詩人內心的轉變和對生死、出處的深刻思考。詩末提到「欲了此一關,應須參達老」,表明詩人希望通過參悟達觀法師的教誨來明瞭生死之道,體現了詩人對佛教哲理的追求和對人生意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