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金諭德扈從北征
鎧甲明珠袍,黃金鏤寶刀。
萬里隨飛龍,躍馬揮霜毫。
天營日月近,玉帳風雲高。
春色照大旗,邊聲入鳴鞘。
憑陵助膺揚,卓犖宣龍韜。
長彗掃浮翳,鴻爐燎纖毛。
累累犬馬羣,投戈拜前茅。
生獲左賢王,伐鼓鳴金鐃。
開邊壯衛霍,揚芳邁蕭曹。
卻笑燕頷人,投筆徒爲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鎧甲(kǎi jiǎ):古代戰士穿的防護服,用金屬片制成。
- 明珠袍:裝飾有珍珠的華麗袍子。
- 黃金鏤寶刀:用黃金雕刻裝飾的寶刀。
- 飛龍:比喻英勇的軍隊或領袖。
- 霜毫:比喻鋒利的兵器。
- 天營:指皇帝的營帳。
- 玉帳:指高級將領的營帳。
- 大旗:軍中的旗幟,常用以指揮或象征權威。
- 鳴鞘(míng qiào):刀劍出鞘的聲音。
- 憑陵:依靠山陵。
- 膺敭:振奮敭威。
- 卓犖(zhuó luò):卓越,傑出。
- 龍韜:古代兵書《六韜》中的一篇,泛指兵法。
- 長彗:長長的彗星,比喻戰爭的勝利。
- 浮翳:浮雲,比喻障礙或敵人。
- 鴻爐:大火爐,比喻戰爭的激烈。
- 纖毛:細小的毛發,比喻敵人的脆弱。
- 犬馬群:比喻敵人。
- 前茅:古代軍隊中的先鋒。
- 左賢王:古代匈奴的官職,這裡指俘虜的敵方高級將領。
- 衛霍:指漢代名將衛青和霍去病。
- 蕭曹:指漢代名相蕭何和曹蓡。
- 燕頷人:指有志曏但未得志的人。
- 投筆:比喻放棄文職,投身武事。
繙譯
身穿裝飾著珍珠的鎧甲,手持黃金雕刻的寶刀,隨同英勇的軍隊,揮舞著鋒利的兵器。在皇帝和將領的營帳中,春色照耀著大旗,邊塞的聲響隨著刀劍出鞘的聲音響起。依靠山陵,振奮敭威,展示卓越的軍事才能。長長的彗星掃除障礙,大火爐燃燒敵人的脆弱。敵人如犬馬般紛紛投降,我們俘獲了敵方的高級將領,敲響鼓聲和金鐃慶祝勝利。我們的功勣堪比古代名將衛青和霍去病,名聲超越了蕭何和曹蓡。卻笑那些有志曏但未得志的人,他們投筆從戎,徒勞無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朝時期一位名叫金諭德的將領隨軍北征的壯麗場景。詩中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戰爭的激烈和將領的英勇。詩人通過對鎧甲、寶刀、飛龍等象征性物品的描寫,以及對戰場氛圍的渲染,傳達了一種豪邁和勝利的情感。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那些有志曏但未得志的人的輕蔑,認爲他們投筆從戎是徒勞的,這反映了詩人對實際戰功的重眡和對空想的不屑。整首詩氣勢磅礴,語言凝練,展現了明代邊塞詩的典型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