蛺蝶行

蛺蝶來,踰苑牆,爲是百卉芬芳。悲哉蛺蝶,不睹百卉。 但睹翩翩之燕,銜哺其子。燕有三子,忽失其二。燕乃舍我而東西,仰見一老鴟。 耽耽下視,喙血流離。蛺蝶聳身而奮飛。顧謝此燕,始謂爾彊。 曷不更哺其子,令我揶揄道旁。今日樂相樂,別後莫相忘。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蛺蝶(jiá dié):蝴蝶的一種。
  • 苑牆:園林的圍牆。
  • 百卉:各種花草。
  • :看見。
  • 翩翩:形容燕子飛翔的樣子。
  • :餵養。
  • (chī):一種猛禽,即鷂鷹。
  • 耽耽:注視的樣子。
  • 喙血流離:形容鷂鷹捕食的兇殘場面。
  • 聳身:挺直身體。
  • 奮飛:振翅高飛。
  • 顧謝:回頭謝罪。
  • :同「強」,強壯。
  • 揶揄:嘲笑。

翻譯

蝴蝶飛來,越過園林的圍牆,因爲那裏百花盛開,香氣四溢。可憐的蝴蝶,卻看不見那些美麗的花朵。 它只看見一隻燕子,優雅地飛翔,餵養着它的孩子。燕子有三個孩子,突然失去了兩個。燕子於是離開了我,飛向東西方,擡頭看見一隻老鷂鷹。 鷂鷹兇狠地向下注視,喙上沾滿了獵物的血跡。蝴蝶挺直身體,振翅高飛。回頭向燕子謝罪,開始時我以爲你很強壯。 爲何不再餵養你的孩子,讓我在路旁嘲笑你。今天我們快樂地在一起,分別後請不要忘記彼此。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蝴蝶的視角,描繪了一個生動的自然場景,展現了生命的脆弱與生存的殘酷。蝴蝶對百花的嚮往與對燕子失去孩子的同情,以及對鷂鷹兇殘的恐懼,構成了詩歌的情感基調。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徵手法,如蝴蝶與燕子、燕子與鷂鷹的對比,以及蝴蝶對燕子的責問,都深刻地反映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和生命的無常。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生靈的關懷和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