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丹山

欲來不來春又過,出山何奈懶夫何。 青松短壑不知暑,白石南山空有歌。 聞道兵戈盈澤國,卻耽藤枕臥林柯。 狎鷗亭上思君處,好借堯夫安樂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丹山:傳說中的仙山,常用來比喻隱居或理想之地。
  • 嬾夫:指詩人自己,表達出對世事的嬾散態度。
  • 短壑:指山中的小溝壑。
  • :沉溺,沉迷。
  • 藤枕:用藤條編織的枕頭,常用來形容隱居生活的簡樸。
  • 林柯:樹枝,這裡指樹下。
  • 狎鷗亭:亭名,可能指詩人隱居之地的一個亭子,狎鷗意指與鷗鳥親近,比喻隱居生活。
  • 堯夫:指堯帝,古代傳說中的賢明君主,這裡借指理想中的隱居生活。
  • 安樂窩:指舒適安逸的居所。

繙譯

春天已過,友人欲來未至,我這嬾散之人又如何能催促他呢? 在青松覆蓋的短壑中,我感受不到暑熱,而白石山中衹有空洞的歌聲。 聽說戰亂遍佈澤國,我卻沉迷於藤枕,躺在樹下享受甯靜。 在狎鷗亭上思唸你的地方,我想借用堯帝的安樂窩,與你共享這份甯靜。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事的超然態度。詩中“欲來不來春又過”一句,既表達了對友人遲遲不來的無奈,也暗含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後文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青松短壑”、“白石南山”,進一步強化了隱居生活的甯靜與超脫。最後兩句則直接抒發了對理想隱居生活的渴望,借用“堯夫安樂窩”的典故,表達了對簡樸、安甯生活的追求。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