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粵山中諸君攜酒見訪

滿酌金華湘簟冰,欹枕翛翛玄思生。 青林不與溽暑接,好月故傍高臺明。 自嗟真境少神賞,共拂叢埃凌太清。 醉來卻怪洞天記,盡收樂處歸荒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華:指金色的華美酒器。
  • 湘簟:湘竹製成的涼蓆。
  • 欹枕:斜靠在枕頭上。
  • 翛翛:形容清涼自在的樣子。
  • 玄思:深奧的思緒。
  • 溽暑:潮溼悶熱的夏天。
  • 拂叢埃:拂去塵埃,比喻擺脫世俗的紛擾。
  • 太清:天空的最高處,比喻高遠的境界。
  • 洞天記:指記錄仙境或隱逸生活的書籍。
  • 荒冥:遙遠而幽深的地方,比喻超脫塵世的境界。

翻譯

滿斟着金色的美酒,坐在湘竹涼蓆上,冰涼清爽。斜靠在枕頭上,我自在地沉思,思緒深奧。青翠的樹林與悶熱的暑氣隔絕,美好的月光特意照亮了高臺。我感嘆真正的境界缺少知音的欣賞,我們共同拂去塵埃,追求高遠的境界。醉意中,我不禁對那些記錄仙境生活的書籍感到奇怪,它們總是把快樂的地方歸於遙遠的幽深之處。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在粵山中避暑時的清涼與思索。詩人通過金華酒、湘簟冰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清涼境界。詩中「欹枕翛翛玄思生」一句,既表達了詩人自在的狀態,又透露出其深邃的思考。後文對真境的感嘆和對洞天記的質疑,則體現了詩人對世俗的超越和對理想境界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高遠境界的追求和對現實世界的反思。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