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京兆先生掛冠其子鹹甫赴公車言別需一言之贈
馮唐厭郎署,拂衣臥滄洲。
有子字王孫,頗與史長遊。
冥志越三墳,英風隘九州。
飄然赴公車,甲第焉足酬。
三語司空掾,一疏富人侯。
鄙意稍不然,良玉戒暗投。
不睹長安市,談笑生戈矛。
桃李駕春風,獻態不自羞。
憔悴離根株,零落委道周。
竊窺鬆與柏,偃蹇若潛虯。
鬱作清廟材,竟爲匠石收。
出當承八柱,處當傲千秋。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馮京兆:指馮唐,京兆人,此處代指馮京兆先生。
- 掛冠:指辭官歸隱。
- 鹹甫:馮京兆先生的兒子。
- 公車:古代官府用車,此處指赴京應試。
- 王孫:古代對貴族子弟的稱呼,此處指鹹甫。
- 史長:歷史上的長者,可能指歷史學家或博學之士。
- 三墳:古代典籍,泛指古書。
- 九州:古代中國的代稱。
- 公車:此處指赴京應試。
- 甲第:科舉考試中的高等級,此處指高官顯爵。
- 三語司空掾:指在司空(古代官職)手下擔任掾屬,以三語(簡潔有力的言辭)著稱。
- 富人侯:指富有的貴族。
- 暗投:不明智的投靠或選擇。
- 長安市:古代都城,此處指京城。
- 戈矛:古代兵器,此處比喻爭鬥。
- 桃李:比喻學生或弟子。
- 道周:道路旁邊。
- 潛虯:潛伏的龍,比喻隱居的賢人。
- 清廟材:指適合用於宗廟的優質木材,比喻人才。
- 匠石:古代著名的石匠,比喻善於發現和利用人才的人。
- 八柱:古代神話中支撐天地的八根柱子,比喻重要的支撐或基礎。
- 千秋:千年,比喻長遠。
翻譯
馮京兆先生厭倦了官場,辭官歸隱,他的兒子鹹甫即將赴京應試,臨別時需要一番贈言。馮京兆先生像馮唐一樣,厭倦了郎官的職位,瀟灑地辭官歸隱,享受滄洲的寧靜。他的兒子鹹甫,被尊稱爲王孫,與歷史上的長者交往甚密。他志向遠大,超越了古籍的範疇,英名遠揚,足以覆蓋整個九州。他飄然而去,赴京應試,對於那些高官顯爵,他並不滿足。他曾在司空手下擔任掾屬,以三語著稱,也曾爲富人侯出謀劃策。但我個人認爲,他的選擇並不明智,就像良玉不應該暗投一樣。他沒有看到長安市中的爭鬥,那些談笑間就能引發衝突的場面。那些桃李般的學生,乘着春風得意,卻不知道自己的行爲並不體面。他們離開了根基,最終零落在道路旁。我私下裏觀察松柏,它們蜷曲如潛伏的龍,鬱鬱蔥蔥,最終被匠石發現,成爲宗廟的優質材料。無論是外出承擔重任,還是隱居傲視千秋,他都應該有這樣的胸懷和志向。
賞析
這首詩是王世貞爲馮京兆先生的兒子鹹甫赴京應試所作的贈別詩。詩中通過對馮京兆先生辭官歸隱的描寫,以及對鹹甫志向遠大、不滿足於現狀的讚揚,表達了詩人對鹹甫的期望和鼓勵。詩人通過對長安市中爭鬥的描寫,暗示了官場的險惡,提醒鹹甫要謹慎行事。同時,通過對松柏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對鹹甫堅韌不拔、最終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的信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鹹甫的祝福,也體現了詩人對官場和人生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