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良會陳同年被召還任新喻尹

柳橋忽薦秋風館,送子重逢江上舟。 十里海山原自到,五年羈淚向誰收。 孤臣捧檄情何劇,聖主憐才召以優。 共詠白蘋深一醉,高嗟吾土倦登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柳橋:柳樹成蔭的橋。
  • 忽薦:忽然間。
  • 秋風館:秋風中的館舍。
  • 重逢:再次相遇。
  • 江上舟:江中的船隻。
  • 海山:海邊的山。
  • 原自到:原本就到過。
  • 五年羈淚:五年的離別之淚。
  • 孤臣:孤獨的臣子。
  • 捧檄:捧着文書。
  • 情何劇:情感多麼激烈。
  • 聖主:尊敬的君主。
  • 憐才:愛惜人才。
  • 召以優:以優厚的條件召回。
  • 共詠白蘋:一起吟詠白蘋(一種水生植物)。
  • 深一醉:深深地醉一場。
  • 高嗟:高聲嘆息。
  • 吾土:我的家鄉。
  • 倦登樓:厭倦了登樓遠望。

翻譯

在柳樹成蔭的橋邊,忽然間我們來到了秋風中的館舍,我在這裏送你,再次相遇在江上的船隻。我曾經到過那十里海邊的山,五年的離別之淚,我該向誰訴說。孤獨的臣子捧着文書,情感多麼激烈,尊敬的君主愛惜人才,以優厚的條件將你召回。我們一起吟詠白蘋,深深地醉一場,我高聲嘆息,對於我的家鄉,我已經厭倦了登樓遠望。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被召還的喜悅與對離別之情的感慨。詩中,「柳橋忽薦秋風館」與「送子重逢江上舟」描繪了送別的場景,透露出淡淡的哀愁。後句「五年羈淚向誰收」則深刻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長期離別的感傷。詩末「共詠白蘋深一醉,高嗟吾土倦登樓」則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以及對家鄉的思念與倦怠。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凝練,表達了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