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自解鄖節歸耕無事屈指貴遊申文外之好者得十人次第詠之袁太常洪愈
廷尉負雄辨,袞袞不可竭。
乘時握銓衡,所登必耆哲。
骯髒平津門,棲遲步兵轍。
篇章亦流暢,要非中所悅。
竊慕西去津,將無東海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廷尉:古代官名,掌管刑獄。
- 袞袞:形容說話連續不斷。
- 銓衡:古代官名,掌管選拔官員。
- 耆哲:指年高有德的人。
- 骯髒:此處指不整潔,引申爲不拘小節。
- 平津門:地名,指平津渡,古代交通要道。
- 步兵轍:指步兵行走的痕跡,比喻平凡的生活道路。
- 篇章:文章。
- 西去津:向西去的渡口,比喻追求更高的境界。
- 東海筏:東海的筏子,比喻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翻譯
廷尉以雄辯著稱,言談連綿不絕。他利用時機掌握選拔官員的權力,所提拔的必定是年高有德之人。他在平津門顯得不拘小節,步兵的足跡是他平凡生活的寫照。他的文章雖然流暢,但並非內心真正所愛。他私下裏羨慕那些向西去追求更高境界的人,也許心中渴望着像東海筏一樣自由自在的生活。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廷尉的描述,展現了一個既有權力又追求精神自由的形象。詩中「廷尉負雄辨,袞袞不可竭」描繪了廷尉的口才和智慧,而「乘時握銓衡,所登必耆哲」則顯示了他的政治手腕和對人才的重視。後文通過「骯髒平津門,棲遲步兵轍」和「篇章亦流暢,要非中所悅」表達了他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更高境界的嚮往。最後,「竊慕西去津,將無東海筏」則巧妙地以渡口和筏子爲喻,抒發了對自由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理想與現實衝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