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自解鄖節歸耕無事屈指貴遊申文外之好者得十人次第詠之袁太常洪愈

昔餘客武昌,詣臺受束約。 夫君實同好,居體意相托。 天然圭璋器,何必問雕琢。 乘時佐銓府,和光聊畫諾。 循吏乃其餘,映照亦不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解鄖節:解除鄖陽的職務。鄖節,指在鄖陽的官職。
  • 歸耕:回家務農。
  • 屈指:扳着指頭計算。
  • 貴遊:指貴族或顯貴人物。
  • 申文:指書信往來。
  • 外之好:指外部的友誼或交往。
  • 次第:依次。
  • 詠之:歌頌或讚美。
  • 圭璋器:比喻人的品質高潔。
  • 雕琢:原指雕刻玉石,這裏比喻人爲的修飾或改變。
  • 乘時:利用時機。
  • 佐銓府:協助選拔官員的機構。
  • 和光:調和光色,比喻和合衆人。
  • 畫諾:簽字表示同意。
  • 循吏:遵循規矩的官員。
  • 映照:比喻影響或作用。

翻譯

昔日我客居武昌,前往官署接受約束。 與你實有共同的愛好,居住時心意相托。 你天生具有高潔的品質,何需外在的雕琢。 趁時機協助選拔官員,與衆人和諧共處,只是簽字同意。 作爲遵循規矩的官員,你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袁太常洪愈的讚美和敬仰。詩中,「圭璋器」比喻袁太常洪愈的高潔品質,而「何必問雕琢」則強調其自然天成,無需外在修飾。後文提到袁太常在官場中的作爲,既能在選拔官員時發揮作用,又能與人和睦相處,顯示出其卓越的才能和人格魅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袁太常洪愈的非凡風采。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