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山和白沙晚酌韻十首黃岡

唐仙兄弟住云溪,七聖途迷爾不迷。 鐵笛洞簫和月杳,舞鸞回鶴颭巖低。 遙從石巘紆仍憩,獨把椒漿遠更提。 爐鼎已堙寒火伏,祇餘丹井未封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七聖途迷:指傳說中的七位仙人,他們在雲遊時迷失了方曏。
  • 鉄笛洞簫:指仙人使用的樂器,鉄笛和洞簫。
  • 舞鸞廻鶴:指仙人駕鶴、舞鸞的仙境景象。
  • 颭巖低:颭(zhǎn),風吹動的樣子;巖低,指山巖低矮。
  • 石巘:巘(yǎn),山峰;石巘,指石頭山峰。
  • 椒漿:指用花椒浸泡的酒,古代祭祀時常用。
  • 爐鼎已堙:堙(yīn),埋沒;爐鼎,古代鍊丹用的器具;已堙,已經埋沒。
  • 丹井未封泥:丹井,鍊丹用的井;未封泥,指井口還未用泥土封住。

繙譯

唐仙和他的兄弟住在雲霧繚繞的谿邊,傳說中的七位仙人在雲遊時迷失了方曏,而他們卻不曾迷失。鉄笛和洞簫的音樂與月光一同遠去,仙人駕鶴、舞鸞的景象在低矮的山巖間廻鏇。遠遠地從石頭山峰上下來,途中仍需休息,獨自攜帶用花椒浸泡的酒,遠遠地提著。鍊丹用的爐鼎已經埋沒,爐火也已熄滅,衹賸下鍊丹用的井還未用泥土封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仙境般的景象,通過“七聖途迷爾不迷”展現了仙人的超凡脫俗,而“鉄笛洞簫和月杳”則進一步以音樂和月光渲染了仙境的神秘與遙遠。詩中的“舞鸞廻鶴颭巖低”生動描繪了仙人駕鶴舞鸞的仙境畫麪,而“爐鼎已堙寒火伏,祇馀丹井未封泥”則透露出一種時光流轉、仙跡難尋的哀愁。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仙境的曏往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