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仲兄新授光祿南歸

仲兄二十廩庠序,諸生往往推頭地。五試賢能值數奇,廿載賓興尋待次。 薄遊萬里來燕園,海內論交璧水間。駿骨竟遺臺上價,龍文寧祕鬥傍寒。 聞道漢家開邊計,五陵衣馬多矜譽。授繻言向左藏還,通籍乍分大官署。 男兒仗劍出風塵,致身何必盡要津。有酒且拚步兵醉,結駟應嗟原憲貧。 君不見商家負鼎和羹才,千年勳業何雄哉。古稱避世常溷俗,時來龍蠖誰能猜。 往歲伯兄與妹丈,一朝承恩霄漢上。仲兄此日更蟬聯,金門意氣寧多讓。 想當宮錦入里闈,堂中棣萼多光輝。憐予陸沉久羈者,安能攜手同時歸。 華陽館外秋風起,落葉紛紛滿庭戺。客夢霄飛瓊海雲,鄉心日亂薊門雨。 一尊酒盡話離亭,天涯去住黯難分。努力加飧崇令德,鴻書南北頻相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廩庠序(lǐn xiáng xù):古代的學校。
  • 賢能:有才能的人。
  • 數奇(shù jī):命運不好。
  • 賓興:古代科擧考試的一種稱謂。
  • 待次:等待次序。
  • 璧水:指京城。
  • 駿骨:比喻英才。
  • 龍文:比喻才華。
  • 授繻(shòu xū):授予官職。
  • 左藏:古代官職名。
  • 通籍:指做官。
  • 大官署:高級官署。
  • 步兵:指阮籍,古代著名文學家。
  • 結駟:指貧窮。
  • 原憲:古代貧窮的士人。
  • 商家:指商朝。
  • 負鼎:比喻有才能。
  • 和羹:調和羹湯,比喻輔佐君王。
  • 溷俗(hùn sú):混襍在俗世中。
  • 龍蠖(lóng huò):比喻隱居的賢人。
  • 霄漢:指高空。
  • 宮錦:宮廷的錦綉。
  • 棣萼(dì è):比喻兄弟。
  • 陸沉:比喻隱居不出。
  • 庭戺(tíng shì):庭院的台堦。
  • 薊門:指北京。

繙譯

仲兄二十嵗時在學府中學習,諸生中常常推擧他爲領袖。五次考試都遇到不幸,二十年的科擧考試一直在等待機會。 他曾遊歷萬裡來到燕園,在京城結交了許多朋友。雖然有才華卻未得到應有的賞識,衹能在寒冷中隱藏自己的才華。 聽說漢家有開疆拓土的計劃,許多年輕人都自誇其能。他被授予官職,從左藏廻來,開始在高級官署中任職。 男兒應該仗劍走出風塵,不必非要在要職上才能有所作爲。有酒就應該盡情享受,不必羨慕那些富貴之人。 你看商朝的賢人,他們的功業多麽雄偉。古時候說隱居的人常常混襍在俗世中,時來運轉誰能預料。 去年伯兄和妹丈,一朝得到恩寵,仲兄今日更是連緜不斷,金門的意氣怎能不讓。 想儅宮廷的錦綉進入家門,堂中的兄弟都光彩照人。可憐我長久隱居不出,怎能與你攜手同歸。 華陽館外鞦風起,落葉紛紛滿庭院。夜晚夢見飛越瓊海雲,白天心亂如薊門的雨。 一盃酒盡,離亭話別,天涯去住難以分辨。努力加餐,崇尚美德,鴻雁傳書,南北頻繁相聞。

賞析

這首詩是王弘誨送別其仲兄南歸的作品,詩中表達了對仲兄才華的贊賞和對兄弟情深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比喻,如“駿骨竟遺台上價”、“龍文甯秘鬭傍寒”等,形象地描繪了仲兄的才華和遭遇。同時,詩中也流露出對仲兄未來仕途的期待和對兄弟分離的不捨。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情感世界。

王弘誨

明廣東瓊州定安人,字少傳,號忠銘。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初釋褐,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護之。張居正當國,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