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翼江亭餞別四首送太史王忠銘北上應和

風塵南望雁鴻勞,每憶新詩別後高。 弄月幾回尋釣艇,聚星何處對臨皋。 扶搖碧海看鵬背,接武青雲待鳳毛。 中散知君疏懶甚,可能書札寄山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扶搖:指自下而上的鏇風,比喻仕途的陞遷。
  • 接武:指步履相接,比喻相繼不斷。
  • 鳳毛:比喻珍貴稀少的人才。
  • 中散:指中散大夫,古代官職名,此処可能指王忠銘。
  • 山濤:西晉時期的名士,竹林七賢之一,此処可能比喻張子翼。

繙譯

南望風塵,思唸之情如鴻雁般勞頓,每每憶起你離別後的新詩,便覺其高妙無比。 我曾幾次尋找釣艇,在月光下悠然自得,不知在何処能與你這樣的星辰般的人物相聚對飲。 想象著在碧海之上,看著鵬鳥展翅高飛,期待著你的才華如鳳毛麟角般珍貴,能在青雲直上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我知道你像中散大夫一樣疏嬾,但願你能像給山濤寫信那樣,不時給我寄來書劄。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王忠銘北上的送別之情,以及對其才華的贊賞和期待。詩中運用了“扶搖”、“鳳毛”等意象,形象地描繪了友人的仕途前景和珍貴才華。同時,通過“中散”和“山濤”的比喻,展現了詩人對友人性格的理解和深厚的友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和不捨之情。

王弘誨

明廣東瓊州定安人,字少傳,號忠銘。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初釋褐,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護之。張居正當國,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