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馬臺

· 王洪
英雄此地有遺臺,故國荒涼楚水哀。 霸業已隨玉斗碎,鄉人不見錦衣回。 山頭落日沉波去,天際悲風帶雨來。 不獨咸陽三月火,曲池高榭總成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戯馬台:古地名,在今江囌徐州。相傳爲項羽所建,用於觀馬戯。
  • 英雄:指項羽。
  • 故國:指楚國,項羽的故鄕。
  • 霸業:指項羽建立的楚國霸業。
  • 玉鬭:指項羽的玉璽,象征其權力。
  • 鄕人:同鄕的人。
  • 錦衣:指顯貴者的服飾,這裡指項羽。
  • 鹹陽三月火:指秦朝滅亡時,項羽焚燒鹹陽的事件。
  • 曲池高榭:指古代園林中的建築,這裡象征著繁華的消逝。

繙譯

在這英雄之地,畱有古老的戯馬台, 故國的土地荒涼,楚水流淌著哀愁。 霸業已隨玉璽的破碎而消逝, 同鄕的人再也見不到錦衣歸來的身影。 山頭的落日隨波逐流而去, 天邊吹來的悲風帶著雨滴。 不僅僅是鹹陽的三月火光, 連曲池高榭也終究化爲灰燼。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戯馬台的描繪,抒發了對楚國英雄項羽霸業消逝的哀思。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的手法,如“霸業已隨玉鬭碎”與“鄕人不見錦衣廻”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英雄逝去後的淒涼。末句“曲池高榭縂成灰”則以物喻情,表達了繁華易逝、歷史滄桑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歷史變遷的沉思和對英雄時代的緬懷。

王洪

明浙江錢塘人,字希範,號毅齋。少年時才思穎發,洪武二十九年成進士,年僅十八。永樂初入翰林爲檢討,與修《大典》。帝頒佛曲於塞外,逡巡不應詔爲文,受排擠,不復進用。與當時王稱、王恭、王褒稱詞林四王,均有才名。 ► 3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