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變十九首治兵使者行當雁門太守
飛來五色鳥,自名爲鳳皇。千秋不一見,見者國祚昌。
饗以鐘鼓坐明堂,明堂饒梧竹,三日不鳴意何長。
晨不見鳳皇,鳳皇乃在東門之陰。啄腐鼠,啾啾唧唧不得哺。
夕不見鳳皇,鳳皇乃在西門之陰。媚蒼鷹,願爾肉攫分遺腥。
梧桐長苦寒,竹實長苦飢。衆鳥驚相顧,不知鳳皇是欽䲹。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國祚 (guó zuò):國家的命運或國運。
- 饗 (xiǎng):用酒食款待人。
- 明堂 (míng táng):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會、祭祀、慶賞等大典都在此舉行。
- 梧竹 (wú zhú):梧桐和竹子,常用來比喻高潔。
- 啾啾唧唧 (jiū jiū jī jī):形容小鳥或小動物的叫聲。
- 攫 (jué):抓取。
- 遺腥 (yí xīng):留下的腥味,這裏指殘羹剩飯。
- 欽䲹 (qīn péi):神話中的怪鳥,這裏指鳳凰的別稱。
翻譯
飛來了一隻五彩斑斕的鳥,它自稱是鳳凰。千年來難得一見,見到它的國家將會昌盛。它被用鐘鼓之聲迎入明堂,明堂裏有許多梧桐和竹子,但它三天不鳴叫,意義深遠。
早晨不見鳳凰,鳳凰卻在東門的陰暗處。它啄食腐爛的老鼠,啾啾唧唧地叫着,似乎得不到滿足。晚上不見鳳凰,鳳凰卻在西門的陰暗處。它討好蒼鷹,希望蒼鷹能分給它一些殘羹剩飯。
梧桐樹總是感覺寒冷,竹子總是感覺飢餓。其他鳥兒驚訝地相互看着,不知道這隻鳳凰其實是欽䲹。
賞析
這首詩通過鳳凰的象徵意義,探討了權力與表象之間的矛盾。鳳凰作爲吉祥的象徵,本應高居明堂,享受尊榮,但詩中卻描繪了它在陰暗角落啄食腐鼠、討好蒼鷹的情景,這與它的身份形成了鮮明對比。詩中的鳳凰實際上是欽䲹,這種身份的反轉揭示了外表與本質之間的差異,暗示了人們對權力和地位的盲目崇拜,以及對真實情況的忽視。整體上,詩歌以寓言的形式,諷刺了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深刻洞察。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少司馬四明範公以詩見約相過和韻奉酬 》 —— [ 明 ] 王世貞
- 《 徐荊州過餘兄弟不肯飲而留連金金吾許夕拜所走筆戲之 》 —— [ 明 ] 王世貞
- 《 贈別邢氏邢子願按吳吳人德之而遷楚藩少參以去不佞尤有慨焉因成二章蓋比興之義勝云爾 》 —— [ 明 ] 王世貞
- 《 病中別沈子嘉則之揚州 》 —— [ 明 ] 王世貞
- 《 罷官雜言則鮑明遠體十章 》 —— [ 明 ] 王世貞
- 《 莫大夫子良起參樑藩入賀登極有贈 》 —— [ 明 ] 王世貞
- 《 參省吳君掛冠之後以時難膺檄募兵耀武虎丘 》 —— [ 明 ] 王世貞
- 《 太保劉文安公輓詩十詠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