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少登倫賢侄桂花居時菊品盛開詩以紀之

兩酌寒花對主人,鮮妍羣煦座中春。 不將麗色誇名族,獨與高賢作近鄰。 漏促每深殘夜興,朋交同有廿年真。 恨來理棹歸山速,不即攜壺更一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鮮妍:鮮豔美麗。
  • 群煦:衆多溫煖。
  • 麗色:美麗的顔色。
  • 名族:顯赫的家族。
  • 高賢:高尚賢能的人。
  • 漏促:時間緊迫。
  • 殘夜:深夜。
  • 朋交:朋友。
  • 廿年真:二十年的真摯友情。
  • 理櫂:整理船槳,指準備離開。
  • 歸山:廻到山中,指歸隱。
  • 攜壺:帶著酒壺。
  • 更一親:再親近一次。

繙譯

在桂花居與主人共飲幾盃寒花酒,座中春意盎然,花朵鮮豔美麗,溫煖如春。 不以美麗顔色誇耀顯赫家族,衹願與高尚賢能的人爲鄰。 時間緊迫,深夜裡興致不減,朋友間有著二十年真摯的友情。 遺憾地整理船槳準備歸隱山中,不能即刻帶著酒壺再來親近一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桂花居與主人共飲的情景,通過“鮮妍群煦座中春”展現了花朵的美麗和座中的溫煖氛圍。詩中“不將麗色誇名族,獨與高賢作近鄰”表達了詩人對高尚品質的追求,而非世俗的顯赫。結尾的“恨來理櫂歸山速,不即攜壺更一親”則流露出詩人對離別的遺憾和對再次相聚的渴望,躰現了深厚的友情和對美好時光的珍惜。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