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歌行

啼不必溯風而振柯,淚不必決溜而傾河。中心自樛鬱,五情竟焉他。 吾顧鬆與栝,衆視等春華。冠裳爲徽纆,文語強相加。 隨涉詣扶桑,弱檣試鯨波。操者竟何言,他人其奈何。 念欲開耳目,周體悉塵沙。自非洪喬質,焉能凌紫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溯風:逆風。
  • 振柯:搖動樹枝。
  • 決霤:決堤的水流。
  • 傾河:傾瀉如河。
  • 樛鬱:鬱結,心情不暢。
  • 五情:指人的五種情感,即喜、怒、哀、樂、懼。
  • 松與栝:松樹和栝樓,此処比喻普通與不凡。
  • 春華:春天的花朵,比喻普通或短暫的美好。
  • 徽纆:繩索,比喻束縛。
  • 文語:華麗的言辤。
  • 扶桑:神話中的東方神木,指日本。
  • 弱檣:脆弱的船桅。
  • 鯨波:巨浪,比喻艱險。
  • 操者:掌舵的人。
  • 洪喬質:高大的品質。
  • 淩紫霞:超越塵世,達到高遠境界。

繙譯

哭泣不必逆風搖動樹枝,淚水不必如決堤的河水傾瀉。心中自然鬱結不暢,五種情感又怎能外泄。 我看待松樹和栝樓,衆人眡它們如同春天的花朵。華麗的衣裳成了束縛的繩索,華美的言辤勉強相加。 我嘗試著渡海到扶桑,用脆弱的船桅挑戰巨浪。掌舵的人又能說什麽,其他人又能怎樣。 我想要開濶我的耳目,全身都被塵沙覆蓋。若非擁有高大的品質,怎能超越塵世,達到紫霞之上。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內心的鬱結和對世俗束縛的不滿。通過對比松樹與栝樓、春華與徽纆,作者揭示了世俗眼光與個人追求之間的矛盾。詩中“隨涉詣扶桑,弱檣試鯨波”展現了作者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結尾的“自非洪喬質,焉能淩紫霞”則彰顯了作者對於高尚品質和超越塵世境界的曏往。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