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邀樊以齋寓公泛舟西湖

天與幽人得鑑湖,到來生計滿菰蒲。 雷門風景懷今昔,蜃市樓臺望有無。 對酒客同湘水度,賦詩人擬輞川圖。 百年吾道滄洲在,千里同心興不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幽人:隱士。
  • 鑑湖:此處指西湖,因其景色如鏡,故有此稱。
  • 菰蒲:菰和蒲都是水生植物,這裏泛指水邊的植物。
  • 雷門:古代杭州的一個城門,這裏代指杭州。
  • 蜃市樓臺:指海市蜃樓,形容景象虛幻。
  • 湘水度:指湘江,這裏用以比喻泛舟的情景。
  • 輞川圖:唐代王維的畫作,這裏指詩人作詩的情景。
  • 滄洲:指隱居之地。
  • 同心:志同道合的人。

翻譯

上天賜予隱士西湖,來到這裏,生活充滿了水邊的植物。 懷念雷門的風光,回憶過去與現在,眺望海市蜃樓般的樓臺,不知其真假。 與朋友對飲,如同在湘江上泛舟,作詩的情景彷彿是王維的輞川圖。 百年來,我所追求的道在隱居之地,千里之外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我的興致不孤單。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王弘誨與友人樊以齋在西湖泛舟的情景。詩中,「幽人」與「鑑湖」相映成趣,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美景的讚美。通過對「雷門風景」和「蜃市樓臺」的描繪,詩人展現了古今變遷的感慨和對虛幻景象的遐想。最後,詩人以「湘水度」和「輞川圖」爲喻,表達了自己與友人共享詩酒之樂的愉悅心情,並強調了「吾道滄洲在」的隱逸理想和「同心興不孤」的友情慰藉。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熱愛和對友情的珍視。

王弘誨

明廣東瓊州定安人,字少傳,號忠銘。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初釋褐,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護之。張居正當國,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