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山莊漫興

身名幸自謝樊籠,招隱時來傍桂叢。 鳥語慚能忘物外,鹿遊應已慣山中。 開簾東嶺看初月,欹枕南窗聽晚風。 爭席不須嫌野老,垂綸堪自擬漁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樊籠:比喻束縛、限制。
  • 招隱:召喚隱士。
  • 慚能:羞愧於能夠。
  • 物外:世俗之外。
  • 爭席:爭奪座位,比喻爭名奪利。
  • 垂綸:釣魚,比喻隱居。

翻譯

幸運地擺脫了世俗的束縛,時常來到這桂樹叢中尋找隱居的樂趣。 鳥兒的鳴叫讓我羞愧於能夠忘卻世俗之外的世界,鹿兒在山中的遊蕩應該已經習以爲常。 拉開窗簾,向東邊的山嶺望去,初升的月亮剛剛出現。 斜靠在南窗下的枕頭上,聆聽着晚風的聲音。 不再需要嫌棄那些爭奪座位的世俗老人,垂下釣線,自比爲隱居的漁翁。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滿足。詩中,「樊籠」與「桂叢」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詩人擺脫世俗束縛的慶幸。通過「鳥語」、「鹿遊」等自然景象,詩人表達了對物外之境的嚮往和對山中生活的習慣。最後兩句則體現了詩人對名利的淡泊和對隱居生活的自得其樂。整首詩語言清新,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自然的生活態度。

王弘誨

明廣東瓊州定安人,字少傳,號忠銘。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初釋褐,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護之。張居正當國,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