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高前江揮使以勤事沒於海

揮淚江濆引素旌,楚歌悽斷不勝情。 拔山力盡名空在,填海魂消氣尚生。 星隕故當五丈壘,鶴鳴無復八公兵。 怪來白浪兼天涌,多恐英雄怒未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揮淚江濆(fén):在江邊揮淚。
  • 素旌:白色的旗幟,常用於表示哀悼。
  • 楚歌:楚地的歌曲,此處指悲歌。
  • 拔山力盡:形容力量極大,但最終耗盡。
  • 填海魂消:比喻意志堅定,即使死後精神也不滅。
  • 星隕:星星墜落,比喻英雄的逝去。
  • 五丈壘:指五丈原,三國時期諸葛亮逝世之地。
  • 鶴鳴:比喻賢士的逝去。
  • 八公兵:指八公山下的兵士,這裏比喻英勇的將士。
  • 兼天涌:形容波浪滔天。
  • 怒未平:指英雄的憤怒或不平之氣未消。

翻譯

在江邊揮淚,白色的旗幟引領着哀思,楚地的悲歌淒涼至極,情感難以承受。 儘管力量巨大如拔山,但名聲終究留存,填海的意志即使死後精神也不滅。 星星墜落,英雄逝去,如同五丈原上的諸葛亮,賢士逝去,不再有八公山下的英勇將士。 怪不得白浪滔天,恐怕是英雄的憤怒或不平之氣尚未平息。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逝去的英雄的深切哀悼和無盡敬意。詩中運用了「拔山力盡」、「填海魂消」等典故,形象地描繪了英雄的偉大和精神的永恆。通過「星隕」、「鶴鳴」等象徵手法,傳達了對英雄逝去的悲痛和對他們功績的緬懷。最後,以「白浪兼天涌」和「怒未平」作結,既描繪了壯闊的自然景象,又隱喻了英雄的不朽精神和未竟之志,情感深沉,意境遼闊。

王弘誨

明廣東瓊州定安人,字少傳,號忠銘。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初釋褐,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護之。張居正當國,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